快拍和慢拍

标签:
宋体新闻摄影观察观察时不再来琢磨文化 |
分类: 观察 |
时下的摄影界,尤其是新闻摄影,很流行快拍的概念,每当人们遇上最有意思的现场画面时,专业摄影指导总是鼓励大家,赶紧地拿出相机,拿出自己的手机,拿出自己的ipad捕捉精彩的瞬间,这时候,快捷敏锐成为关键,哪怕稍微地慢了半拍,事过境迁,时不再来,以致遗憾终生。
对此,有专家提出相反的意见,要求慢拍,凡事琢磨琢磨,观察观察,如何选取角度,如何结构画面,如何解析光线,何时摁动快门。不急于求成,不打无准备之仗。与其快摁乱摁,精挑细选,拍一张成一张,成一张,精一张。
两种观点看似对立,相互较劲,实则在更高的层面上,两者是有机的统一。
快的是动作,身手敏捷,毫不犹豫,慢的则是理念,细细琢磨,慢慢品味,条条分析,缕缕推敲。快的是当下,是现场,当事件发生时,当唯一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到来之时,不容呆滞,不容有失,慢的是准备阶段,把一切的观察,比照,构想,调整放在经验的累积上。
拿出一个比喻,砍柴。为了让砍柴的过程更加快捷顺利高效,必须有慢慢的,反复的,精细的,耐心的磨刀过程,这是一个不容颠倒的次序,假如反过来,匆忙、粗略地磨刀,在刀锋尚未锐利之时就上得山去砍柴,哪怕砍得再认真,再漫长,再用力,也无济于事。
不惟新闻摄影是这样,做电视节目也应该如此。
新闻讲究时效,时新性是第一性。尤其是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慢了就萎了,败了。我们的媒体追求快捷的时效这没有错,问题在于这样的快,必须建立在慢的积累之上。当我们的记者快速反应到达现场,在还没有看清楚地情况就拍摄,在还没有弄明白的情况下提问,在还没有想明白的情况下就写稿,试想,这样出来的新闻能够优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