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棣
唐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33
  • 关注人气:23,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舌尖

(2012-06-01 16:34:42)
标签:

舌尖上的中国

新闻节目

电视纪录片

电视节目

记录片

文化

分类: 电视

中国的舌尖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听说了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它会那么红,至少在我自己亲自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前是这样。当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噎着唾沫,忍着饥肠辘辘看完它之后,我明白,《舌尖上的中国》红得有道理。

 

选题讨巧是自然的,按照吃的学问的说法,这部记录片选择了最佳的食材。食色性也,任何人离不开吃,或许一个人可以离开色,却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开吃,这是最大众的文化,最世俗,也是最时尚的选材。就传播媒介的文化层次来说,电视算是最世俗的,最粗浅的,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电视就是快餐文化,没有精致的形式,没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它历来被精英文化所蔑视,所嗤笑。当然,电视也不全是这样,电视人也有引以为豪的充满了文化内涵,自认为可以媲美精英文化,高端文化的节目样式,那就是电视纪录片。用电视记录片这样窄众的,高端的,深沉的表达样式来展示最世俗的,最浅陋的,最大众化的内容,这种雅与俗,高与低,深与浅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舌尖上的中国》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最能够拨动人的心弦,触动人的灵魂。从味蕾到心灵,从味觉体验到精神享受,它帮助人们完成了升华。

 

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最有内涵,最有思想,最具电视特色的节目样式之一,也是在备受精英文化诟病后电视人奋起回击的重要武器。但是,这样的回击有时候显得很自说自话,很孤寂,很极端,它采用的策略有时候是反向思维,它远离人的生活现实,尽可能地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中最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人们无法知道,也不想知道的那些方面,在手段和形式上,纪录片有时会采取尽可能的晦涩难懂,高深莫测的隐喻,在最鲜活的具象中发现最呆板的抽象。有时候电视人就是这样生生地把纪录片的道路给走窄了,把自己的手脚捆起来之后,被弃之某个角落。

 

与此同时,电视节目的娱乐化之风愈演愈烈,一切皆可娱乐,从文艺节目到新闻节目,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泛娱乐化,不娱乐等死,娱乐化找死。我们看到了娱乐化节目的兴盛辉煌,看到了其他节目如新闻节目被娱乐化的绳索越抽越紧,节目开始变形扭曲,开始挣扎呻吟,开始缺氧,越来越多显露出颓废之象。

 

在这当口,《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希望的曙光,至少,在一个方向,让人们看到了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