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奖随想

标签:
姜文让子弹飞香港金像奖桃姐香港电影娱乐 |
分类: 娱乐 |
认真说起来,我是不应该来点评香港金像奖的,因为我不是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看得更少。不是没有机会看,而是压根就觉得香港的电影有点不伦不类,有点低级,我知道这是偏见,可是忍不住这样想,忍不住被这样的想法左右,我有些排斥香港电影。我不喜欢香港电影的那一股子黑社会的味道,海边海鲜排挡的味道,连带着还有鸟语的味道,台词处理的过于杂乱过于随性,不精致也无深意,一览无余,一笑了之,有时候连笑都勉强。
这一届金像奖的《桃姐》我还是没有看,虽然它拿奖拿到手酸,虽然题材是那么的泛酸那么的民生那么的贴近,但是我对叶德娴没感觉,对刘德华也没有感觉—在我看来,看电影总是要和演员挂钩的,如果演员不吸引我,那么这个电影对我而言,魅力就降了一半不止了。剩下的就是什么情节,什么导演,什么特技,什么情色等等,虽然但凡有点看点有点噱头的我可能会去张一眼,但是情绪已经是相当低寡淡了。既然没有看过《桃姐》,那么本届金像奖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但是好在这届金像奖的入围影片中,除了《桃姐》之外,还有点印象的,应该数《让子弹飞》。姜文是有才气,有霸气,有不可抗拒魅力的演员和导演。前几日看到马未都先生的博文,说现如今能够让自己看第二遍的电影不多—他在飞机上闲来无事看了第二遍,由此感慨。我也有同感,《让子弹飞》我也看了二遍以上,它吸引我的地方有两条,一是姜文和葛优的演技,周润发不算,我看不上周润发,起码觉得他虽然贵为国际影星,但演技上绝超不过姜文和葛优。而姜文和葛优在里面的演出真正的炉火纯青。二是里面的台词,包括像“站着把钱挣了”这样的话,是经典的。因为没有看过《桃姐》,在艺术水准上无法将这部电影比出高下,所以《桃姐》大获全胜,《让子弹飞》仅仅象征性地得个服装造型奖,这样的结果我无意置评。或许两者是不同类型的电影,放在一起评奖本身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我只是想说,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对《让子弹飞》有偏见,总以为这是一部闹哄哄乱糟糟的圈钱片,毫无艺术价值,毫无社会认识价值。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让子弹飞》耐看,好看,看完之后还有回味,还有些想法,这不是每一部电影都能够做到的。
除了上述两部,还有一部电影我也有些印象,那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连我自己都很惊讶,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因为从宣传推广来看,这部电影显然是个青年们看的,我一个中老年怎么会去凑那个热闹?说起来我是在偶然的机会看了这部电影的,本来是想看个头,看不下去了就收手,谁知道一看不可收拾,看完之后还有些唏嘘感叹,有些眼眶潮湿。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这样的电影题材是中学生的,但是内涵却是全年龄段的,因为它记录的那个青葱岁月,谁都经历过,刚刚脱离了那个岁月的,过了有一段时间的,还有像我们那样相对来说有些遥远有些朦胧的,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记忆,自己都会追过或者被追过的经历,哪怕仅仅是心仪而未付之于行动的,哪怕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意淫,哪怕仅仅是朦朦胧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些年》用纤细的手指,重新撩拨起人们尘封已久的怦然心动。一部电影能够做到这样,应该是算是不错的了。
其他的就没有了。包括我看过的《龙门飞甲》,但是记忆中已经没有清晰的影像,只有漫天飞沙,只有武侠们飞来非去的影子。
电影是我愿意看的,我不排斥,要是有好的,我依然会走进影院,只是有些挑剔,不会像以前那些年把进电影院看成是消遣娱乐,看成是与走街逛店一样的散步。有时候我们有期待,但是更多时候是有一搭没一搭,有了更好,没有太阳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