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坤毛笔记笔记

标签:
袁熙坤安顺毛笔中华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观察 |
袁熙坤是什么人?相信在3月9日之前,这个答案可能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而3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袁熙坤用毛笔作笔记的照片一经在网络上披露,立即引来大量网友“围观”,袁熙坤的名字也一下子火爆起来。人们不但立即知道了有袁熙坤这样一位艺术家常委,还知道了即便是在开会,即便是要记会议的笔记,艺术家也与常人不一样,虽然人们还有些狐疑,用毛笔何能做笔记?是需要记录的东西实在不多,还是这位艺术家记笔记的速度特别快,达到了速记的水平呢?人们由袁熙坤这一在常人看来很艺术,很拉风,也有些不好理解的举动,做出了另外的联想,艺术家的此举是不是在倡导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他在极力推崇中华传统文化,希望人们能够回归传统优秀文化的轨道?
这些想法和推测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又完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袁熙坤的这个举动。对艺术家来说,开会,听报告是件苦恼的事情,不参加会议不行,领导作报告不认真听不行,而要认真仔细地听,一方面的确距离自己的艺术有点距离,绚烂的艺术和严谨得有些刻板的政治真的很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里契合,于是艺术家只能在开会的同时开点小差,走点旁门左道。拿个毛笔在手记笔记,既是认真听讲认真记录,又可以乘机练习书法,练习绘画的技法,既没有违反会议的要求,又显得很雅致。事实上,这样的一心二用作掩护,也是不错的选择。做个不太好的比喻,小学生不想听课时,在下面做小动作玩,为了瞒过老师,在自己的前面竖起一本书,这样掩人耳目的事情,不少人都干过的。
PS:袁熙坤,贵州安顺人,1944年6月出生于云南昆明,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