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第二天

标签:
画框古玩市场木雕淘换子城文化 |
分类: 记录 |
没有想到2012年的第二天,居然是在一家画框制作加工坊度过的,原本没有打算这样的。昨天趁着上好的阳光,带着新年的好心情,逛了逛古子城的古玩市场,看着热热闹闹的行情,就想着如我等这样,新年佳节淘换古文玩,怡情养性的人,也的确还不少。照例我对其他琳琅满目的好东西坏东西,真东西假东西兴致不甚高的,我只是格外仔细地看看那些老木雕等木制的物件。最后,看中了几件老木雕,讨价还价之后拿回了家了。拿回家来洗洗涮涮,把玩看看倒还真是一种新的乐趣。为了学习怎么把这些老木雕装进相框里,今天,去到一家装裱字画,加工画框的工坊,偷师学艺。我把相机都带去了,本来想拍点照片,后来觉得有些唐突就作罢了,只是把过程都记在脑子里。
这把老木雕装进画框看起来简单,古朴也雅致,但是做起来倒是很花费些功夫。首先是清洗,要把污浊破烂不堪的东西捣饬一下,既要保持原有风尘仆仆的风貌和古拙的韵味,又要让老木雕看上去清爽干净,适合挂在卧室客厅等场合,这清洗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道工序是个一件累人,繁琐,且不好侍弄的活儿。既洗去龌龊,又保持传统工艺的颜色,样式,不至于因为清洗得太过厉害损害了老物件本来面貌,这清洗本来就很讲究的。据说报社的一位同行在装修新房时,为了清洗从乡下专门搜集起来的老古雕,老物件,生生把自己给累病了。当然,据说这个家伙的新家的确别有洞天,曾经在我们这里大大地出了名。咱们自然不会那么精心,主要是清洗下显得干净点就行了,也不会有更多的要求了。
好了,装框的师傅拿到这个木雕之后,先是做一个底板,按照大于木雕的尺寸裁好三合板。这个尺寸还是有些讲究的。一般大小的老木雕,如果是竖形的,高度一般两边做8公分的边缘,宽度一般留出6公分的边缘。做好底版之后,用热熔胶将老木雕固定好。我在想,这热熔胶固定的办法一定不是最好的,因为它的胶合不太牢固,但是它的好处是快速,一两分钟就可以固定好,这比玻璃胶、乳胶等快多了,正儿八经作为流水线加工,自然这样更加出活,效益更好。
固定好木雕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也很简单,但又有些繁琐。因为木雕一般都有1--3公分的厚度,要找补这个厚度,必须要在底板上沿着木雕粘贴一层塑料泡沫KT板,因为师傅没有更厚的KT板,所以他只好一层层的不断叠加,直到底板边缘和木雕齐平为止。
接下来的工作就有些技术性的,严格地讲,是需要专业的工具。这一道工序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效果。简单地说,老木雕四周留出的多余部分需要用卡纸装饰起来。裁卡纸需要用专业的卡纸裁刀,因为卡纸的边缘切口不是90度的直角,而是外翻的45度角,专业的卡纸裁刀一刀下去就是漂亮的45度倒角。这一点此前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完成,以为还是凭着装裱师傅的手工掌握,待到看见师傅轻松地完成这道工序,我才知道,原来就这么简单,专业的工具卡纸刀成为关键。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没有专业的卡纸裁刀的情况下,我如何做成这个外翻45度呢?晚上回家后我尝试了很多办法,也仿制了几个简易的特殊工具,但是还是没有掌握要领,裁出来的边缘歪歪斜斜,也不是漂亮溜滑的倒角。这个问题还留待以后再解决了。
边缘的卡纸有两层,两层卡纸之间还要用KT板在加衬找平。最后再作好外框装上玻璃,这才算是完工。
在加工坊几乎呆了一天,上午看着师傅没有干完,下午接着看,这在以前说起来算是偷艺,是不太上路的做法。好在人家知道我们也不是真的想做什么装框装裱的技术活儿,不存在与他们抢生意竞争的问题,只是休闲好玩儿而已,所以人家也乐得让我们看着,要是有什么问题还负责解答。做这个活计的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姓李,人很精神,干活儿也很麻利。小李师傅的老家在四川峨嵋山下,来到我们这里打工才一年,他说干这个活儿还不错,起码不用在露天风吹日晒的。我问他多大年纪有没有成家,他很腼腆地说还没有,旁边的工友说了,他特别挑剔,不然的话,孩子都不小了。小李师傅笑笑,没有搭腔。过一会儿,他说再过十几天,就要回家过年了,听说火车票不好买,不过难买也要回家的。
小李师傅一边和我聊着,手上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不一会儿,活儿就差不多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