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官的后裔

标签:
唐天官南山元丰改制隋书百官志下文化 |
分类: 记录 |
早就听说,我们祖上出了一个大官,“唐天官”。一直都这么说,从我父亲那里,我隐约听到过一些,但是那时候还小,对此也不太有兴趣。后来有一次在老家翻看了家谱,才知道好像还真的有这么一位朝中大员,是大宋朝的承务郎,级别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一级。在家谱上,排行百十,人称百十公。
《隋书百官志下》:“废诸司员外郎,而每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之职。”承务郎是管理本司籍帐的文官,一旦上司侍郎出缺,代其职务。事实上,在朝廷里,这承务郎实在也不是什么特别显赫的官阶,不过是文散官第二十五阶,从八品下。宋同唐。元丰改制用以代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金从七品上。元升为从六品。明为从六吕初授之阶。清废。当然,官虽不大,而历史上担任过承务郎的,倒也出了几个人才,最著名的当属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著名词人辛弃疾就担任右承务郎。
今天去给父亲上坟,看到老家正在给这位天官修缮旧墓。当年父亲去世后送归老家安葬,墓地就选在这片叫南山鞍的山上。这个地方是我老父亲生前最后一次回家时亲自相中的风水宝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唐天官的墓地也在这里。我看了一下,唐天官的墓地高一些,我父亲的墓低一些,在天官墓的左边,而我奶奶的墓则在天官墓的右边,差不多和我父亲的墓在同一高度上。这样一来,唐天官的墓、我父亲的墓和我奶奶的墓成了一个三角形分布,天官的墓在三角形正中顶上。他们一起正对着一口水塘,背山近水,是个不错的去处。现在我们看到了这个唐天官的墓,是民国22年,几位裔孙重修的,墓碑文字基本可认,中间的字是“宋承务郎
回到村上,族人们都在说着修缮天官祖坟的事情,说已经做好了新的墓碑,专门挑了日子要去把墓碑安上,现在村民们都很期待。大家伙出力已经把从村子里到南山鞍,到墓地的山路都修好了,本来荆棘丛生,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该平的平,该填的填,已经辟出一条像样的小路了,这样一来,方便了我们扫墓祭拜,据此一件,足见祖上天官对后裔们的福荫。
一个村子有没有历史,有没有赫赫有名的先人,对一个村子来说当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可不光是一件露脸值得骄傲的事情。今年老家在重修家谱,盛世修谱,说明老家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家腰包鼓了,自然想到发扬一下祖宗的光荣。对后人来说这也算是新农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挖掘文化遗存,发扬先人优良传统的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