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12月12日新闻点评

(2011-12-11 23:37:56)
标签:

范浩威

永康

金华新闻联播

百姓零距离

天天三句半

文化

分类: 电视

2011年12月12日新闻点评

 

 

 

临近年关,关于岁末年终的话题和新闻在不断增加,同时,电视各频道人员重新调配,节目改版也在紧张筹备中,但是本周的各档新闻正常有序,基本上未有脱节和松动的情况。同时,因为部分人员换岗之后,新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值得肯定的几个方面 

 

 

1、  我们的新闻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情感注入,本周看到了几条做的很不错的,看了让我们心灵为之震动的新闻。一条是胡保平执行死刑之后,记者对他家人的采访。采访记者的一句话“奶奶,咱们不看了…”倾注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感情真诚交流、交融,也体现了记者采访的功力和意识。这是《百姓直播间》里播出的新闻。还有一条在127日的《天天三句半》里面的“新闻故事:世上只有妈妈好”。新闻纪录了相依为命的母女:女儿病残,生父跑了,公公婆婆不管,自己无脸回娘家,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生活。新闻记录了她们日常的生活,记录绝不放弃的母爱,拍的很细腻,情感流露很真挚。 

 

 

2、  范浩威来到《百姓零距离》之后,主持人的队伍力量大大增强。应该说范浩威松弛自然的播报方式还是很适合零距离的栏目风格的。就是有时候表情不要过于丰富,语调变化不能太大。可能清新自然、亲切平易更好些,更适宜于新闻栏目。 

 

 

3、  127日《金华新闻联播》的新闻《万赛摩擦:营造“家”文化温情聚人心》之后加了《新闻短评:留心才能留住人》,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加强新闻的评论,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注重思想的力量,这是好的方向。 

 

 

4、  《金华新闻联播》的新点子还有,128日从第二条开始,编排了一组“时政动态”,包括部署党代表选举、海外侨领来我市、我市2011年重点工作受肯定等。这样的编排有新意,联播的时政新闻应该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不论是时政新闻本身的拍摄写稿制作还是整档栏目的编排,都要进行必要的、大胆而又严谨的探索改革。提两点看法供参考。一是名称,总感觉“动态”这个词不够份量,“动态”以一般性的消息为主,而从这一天的新闻看,显然新闻内容又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是不是可以考虑还是用“时政要闻”这样的名称。二是要做一点规范,什么样的新闻可以列入时政要闻范畴要有几条杠杠,太随意了容易出问题挨批。 

 

 

5、  本周有一条新闻也比较引人瞩目,可惜不是我们自己拍摄,而是由永康电视台送的,歹徒在ATM机前打砸抢的惊魂一刻。类似的监控画面,对提升新闻的可看性有很大的意义。 

 

 

6、  关于冷空气的报道都比较注重,也都比较及时。有些做的也比较新颖。 

 

 

7、  《天天三句半》人鸟对话部分越来越活泛,交流感越来越强,有些比较新颖出奇的点子,说明我们的编辑们开窍了,善于动脑筋了。 

 

 

8、  《百姓零距离》关于月全食的报道做得不错,一是结构比较合理比较新颖,二是内容很丰富。就是在拍摄方面不够精致,主持人出现场太暗。 

 

 

二、几个问题 

 

 

1125日的《金华新闻联播》中有一条简讯《义乌:设立欠薪应急周转金》这条新闻有一定新闻价值,似乎应该单独放。1211日央视《新闻联播》也用了这条新闻。

 

 

2125日《百姓零距离》《家中一贫如洗,父母欲将儿子送人》这样的报道角度不够好,或者说题目还可以再斟酌。这样的提法有些残忍。要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是不是可以想别的办法? 

 

 

3128日《金华新闻联播》《记者帮你探班平价菜品质到底如何?》题目中的“探班”一词似乎不妥。探班应该是某剧组在拍戏,不是该剧组的人,但是去剧组看望,或观看他们表演或制作。而新闻中说是看看蔬菜种植基地,两个差距有点大。个人认为不用为好,实在要用,是不是加个引号? 

 

 

4、关于金华四中出台规定,学生自带饭菜不能进食堂就餐的新闻,几个栏目都作了报道。校方、食堂承办方和家长都各有说法,似乎也都有些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利益之争,能够说出来的理由都是保证学生食品卫生的安全,问题的症结却是自带饭菜影响了食堂承包者的生意。这一点,明眼人都知道,但是新闻中没有挑开来说,没有说透。 

 

 

5129日《天天三句半》《新闻故事:一个癌症女孩留下的财富》把“香消玉殒”错成了“香消玉损”了,字打错了,主持人也照念不误。 

 

 

三、建议 

 

 

年关将近,建议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大新闻报道的力度。一个是针对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多做点帮助大家如何精打细算,提高生活品质的报道。像小吴做的《生活实验室:买水产少花冤枉钱》就很好。二是在针对过年的各种报道,要增加些文化色彩,风俗民情还是很有看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