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收不收礼不重要

标签:
孔子古希腊教师节苏格拉底五粮液杂谈 |
分类: 观察 |
今年的教师节有个话题好像很热,就是教师节该不该收礼。有人说这个可以收,有人说这个绝对不能收,有的坚守底线,有人网上晒礼单,好不热闹。这个问题延伸开去,还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该收?为什么可以收?要是不收该怎么拒绝?要是收了有没有什么底线之类的?还有,到底是不该收还是不该送?等等,诸如此类。
给老师送礼这点事儿,古已有之。几千年的孔老二就收过,当时的名称很雅,叫“束修”,有人考证过,所谓的束修就是用绳子扎起来的长条型的肉。虽然名字很雅,可毕竟是肉,而且是拿来送礼的肉,这其中就多少带点庸俗的气息。更加有些庸俗的是,这束修说是礼物也可以,说是交的学费也可以。见了师长不空手,以示对老师的尊敬和对师道的崇尚,这束修本身就显得非常的雅致和崇高,要是学费嘛,也说得过去,脑力劳动者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不能饿着肚子传道授业,虽然也有像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那样的大师什么人都教,而且还不收学费,但是比较这是少数,像孔子收起束修来就心安理得得多了,“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虽然人们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但是,孔子有教无类,没有那种虚伪的推脱,我实实在在地教书育人,你也实实在在地给我束修,咱们两全其美,简单地说就是我凭自己的办事吃饭,所谓知识就可以换钱,这样的事情,即便是今天看起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当然,时代不同了,今天的社会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时代完全不同了,相比较起来,今天的很多事情很拧巴,很纠结的。当年简简单单地十条用绳子扎上的肉,拎到老师家里,学生送得起,也不寒酸,老师收的也很自然,也觉得有面子,这一套今天是不管用了。今天谁还送条肉啊,都送ipad了,都送茅台五粮液了,谁要是不灵清,送点什么束修之类,当面不扔出来,过后肯定扔到垃圾桶里,嘴里还一边骂骂咧咧的说起不好听的话。
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要是学生有条件,送个什么礼物,哪怕贵重点,也无所谓的。喜欢时尚的,送个iPhone 4也不为过。这里面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老师不能索要,虽然都是还是那件东西,价值还是那个价值,但是学生家长主动送的东西那是礼物,是基于一种礼数,而如果老师厚着脸皮张嘴要了,这性质就变了,里面就不存在一点礼数的内涵了。
二是作为老师,不能因为有没有送礼而改变对学生教导的方式和努力程度,不能因为送了礼儿格外精心施教,也不能因为没有收到礼物而冷眼相看,把学生打入冷宫。老师凭良心教书,一视同仁,尽心尽责,这叫师德。
我想,做到了两点,今年教师节受不收礼,收多大的礼都变作次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