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多道文件管不住物价上涨说明了什么?

标签:
物价上涨文件政令杂谈 |
分类: 观察 |
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前天走进北京西城月坛街道,跟家庭主妇们面对面畅聊柴米油盐等物价上涨的热点话题。据了解,这也是月坛街道启动“部长进社区”活动后,首个走进社区的部长级别的干部。新闻本意是歌颂部长们平易近人,争当好邻居,为地区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其实,可能大多数老百姓部长们进社区的行动本身不一定感兴趣,在北京,部长级干部不少见,平常上街遇上一两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说到听了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的讲话,月坛街道居民张女士激动得话,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不过,这条新闻中,有一点却是引起了我的关注。新闻转述张女士的话说,彭森告诉她们,百姓的生活,时刻牵动中南海。国务院就曾先后下发170余道文件给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直指物价上涨问题。
国务院170多道政令控制物价上涨问题,可是最后愣是控制不了,百姓还是觉得承受不起这样的一片涨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没有?
到底是这170多道政令虽然发了,目的却不是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所以政令再多也无用,该涨还是涨?
还是170多道政令的确是严令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也到位,但是包括发改委下属的价格司在内的执行部门,却无意认真执行,此所谓的有令不行呢?
又或者即便是发改委的红头文件代表着国务院,是咱们国家的实实在在的政令,但是下面执行命令却是随心随意,照办也可,不照办也可,执行了这样,不执行也这样,对不执行的也无可奈何?
当然,我们还可以考虑到的,是这些政令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性不强,考虑不周,或者相互矛盾,若是真正实行了,必是摁下葫芦浮起瓢?你想,这170多个文件,算算文字洋洋洒洒的,措施之类的也详详细细的,这当中有点什么交叉,有点重复,有点扯皮,有点冲突那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属下无所适从便是必然,最后这样的文件被挂起来,束之高阁,发了等于没有发也是顺理成章的。也就是说,这170多个文件,真正罩得住的,切中要害的,最后能够实行起来的,到底有多少,结果怕是不那么乐观。
其实,龙多了不下雨,文件多了未必是好事,真正管用的只要一个文件就可以了。政令千条万条,关键的只有一条,真正为老百姓的民生计,为老百姓的生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