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祝日本人民顺利渡过灾难

(2011-03-12 21:55:49)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唐山地震

汶川

侵华日军

人员伤亡

日本地震

杂谈

分类: 观察

遥祝日本人民顺利渡过灾难 

日本的地震令人关注,地震过后,海啸到来之时造成的巨大毁伤惨景,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经历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那样的大灾难之后,这样的天灾令人感同身受。在此,也遥祝日本国民能够顺利渡过灾难,死者长已矣,生者齐戮力。

 

日本发生地震之后,我们的第一个感觉其实很特别,也是怪怪的。本来,这样的8.8级的地震,史所罕见,据称这是史上第五大强度的地震,1200年才出一次,虽然造成的损失人员伤亡数字不大,远不及中国的唐山、汶川地震,也比不上印尼的海啸,但是8.8级的数字还是骇人的,我们甚至在想,怎么可能还有这么严重的地震?汶川地震是8级,已经那么惨烈,再要更加严重的地震,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它所释放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我相信,这也不是一般非专业人士所能够形成具体概念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有些沉吟。我们当然不是幸灾乐祸,也知道这时候应该给予死难的老百姓,造成损失的灾区表示极大的同情,甚至应该为灾区做点什么事情。但是,地震出现在日本,出现在一个这样的国度,我们这样的同情显然受到某种压抑,这么说吧,要是这样的地震,同样的人员伤亡出现在其他国家比如印尼,比如墨西哥,比如越南,我们可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受灾的是日本。这些天,我都在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先是《风语》、再就是《中国远征军》,里面都有对日军侵华时犯下滔天大罪的描述。应该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这些感受并不直接,并不深刻,我们甚至更多接触到日本科技发达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即使是我们,也多少存在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造成的民族伤害愤怒,进而对日本国家不良影响,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对中国种种不友好的举动,我们都耿耿于怀,不能抹煞。我相信我们都是理智的成年人,但即使是我们,也难保在日本发生这样巨大的地震灾害时,彻底地忘却了那一段悲惨的历史,我相信,我这样的人不少。当然,理智地说,这样不对,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今天日本的地震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任何形式的关联,任何因当年侵华日军的暴戾行径而对今天的地震就降低的同情心,这对日本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感情的东西,很难用一是一,二是二来一刀切,来划分清楚,来讲得清楚的。你说当年汶川地震时,的确有日本救援队来到中国,表现也非常好,但是,在日本国内难道就没有人抱着我们现在一样的看法么?就一定没有因为特殊恩怨情仇交加而导致的复杂感情吗?大家都一定能够保持的那么冷静那么客观吗?

 

好在这些感情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存续在心理,很多情况下会被其他感情所掩盖,最后,虽然不会消弭,一定会继续地存在下去,但是理智还是占上风,国家之间正常的处理方式还是会很冷静,严守国际关系的准则,会延续国际惯例。

 

另外一个我们常常涌现的念头就是,这事情幸好出现在日本,出现在一个对地震有着较为成熟的认识,有着积极的丰富的对应经验和较为先进的防范措施,同时,幸好还出现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这些幸好,构成了地震震级虽然高得吓人,但是到目前为止,死亡的人数相对较少,不到2000人。我们甚至暗自在想,要是此时出现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一些落后地区,那情形会是如何?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多地震的国家,人民对这样的灾害的防御能力和认识水平历来较高,这对有效减少损害和伤亡,是大大有益的。在看新闻时候,我们都在说,面对蓬勃汹涌的海啸,那些车子,那些船只都想漂在浪涛中的菜叶,那些房子难逃倾覆的命运,我们看到,这些房子尽管倾覆,尽管被强大的海浪推动被迫移位甚至漂浮起来,但是,这些竟然大都保持着完整的形状,这些房子并不像我们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是七零八落的,零碎倒塌的,这应该是针对地震造成的对房屋的损害而专门设计的,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作用。

 

还有一件事,得说说。那是一位日本同行,一位长相个子都不怎么出众的电视记者,在地震到来之际,依然坚持在街头作现场报道,还没有说上两句话,身后的大楼不断坍塌掉落各种东西,从这些楼里不断跑出惊慌失措的民众,而这个记者,还是不停地播报新闻,摄像师的镜头虽然不能保持稳定了,杂乱无章了,摇晃的利害,但是依然没有停机,镜头录下了珍贵的现实画面。记者和摄像师的敬业精神和勇敢意志是值得钦佩的,难能可贵。我们可以这样说,伟大的精神可以蕴育在平凡琐事中,可是大无畏的勇气却必须在沧海横流的紧急时刻方能展现。大难临头,临时躲避,保全自己或许是最常见的做法,最正常不过,谁也不会因此责难他们,毕竟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中国话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敢于在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其情可感,其事可嘉,其行可学。

 

天灾是无情的,我们为灾区祈福,但愿灾区早日重建,百姓早日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日本灾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