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考场和走向刑场的...

标签:
李玫瑾当今中国中国公安大学家庭教育舞飞扬杂谈 |
分类: 观察 |
药家鑫终于被执行死刑了,就在今天,在2011年高考的第一天,望着新闻中,药家鑫被蒙面法警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背影,令人不禁唏嘘不已。
一来,这是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演变成残忍的毫无人性的杀人案,背后掩藏的社会内涵实在太丰富了。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了,但是事情并未了结,这个案子值得研究学者,天下所有为人父母的家长,所有莘莘学子们从中得到地教训和启示。其中当然就包括药家鑫离异的父母,为其辩护扬言遇上同样的事情同样也会拿刀捅人的校友,还有那个中国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
二来,同样该汲取教训和深深思考的,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药家鑫的案子肯定是极端的个例,但是也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就目前来说,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的技能方面的培养,忽略了精神的教诲,重视孩子们技能大小多寡,忽视了精神的健康成长,忽视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培养。所以,在当今中国的家庭,技能出色,心智贫弱的情况特别严重。拿药家鑫这一类刑事案件来举例,在这样的车祸事件面前,像药家鑫这样拿刀捅死人的当然是极少数,但是,真正能够处理好这样的事例的,能够有几个呢?他们在处理这样的事件时,除了知识不足,经验不足手忙脚乱之外,能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端正态度,采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处置的,又有几何?这一点,不光是孩子们这样,即便是大人也难保处置得当,这正好说明家庭和社会不能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不能通过自己正确的处置方式来潜移默化子女,而当子女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采取了极端不正确的手段和心态。
三来,药家鑫案件发生之后,围绕着药家鑫该不该死社会上有着广泛的讨论,我以为这样的讨论正好反映了我们社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讨论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即便是那个倒霉的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的观点说出来也有积极的意义,分析罪犯心理,目的是预防这样的犯罪。还有一些人为了免除药家鑫采取了一些类似请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些人的动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药家鑫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青春有才的大学生,他的悲剧人生同样值得同情。还有为药家鑫采取了什么激情杀人辩护的律师,虽然想出的什么狗屁激情杀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附和,虽然最后未被才难,但是的确搅乱了一些东西,转移了视线,作为辩护律师而言,他是成功的。作为这样一个引起全国轰动的案件留些很多思考,这是好事,讨论、思考总比不讨论、不思考要好,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思辨性很弱,是一个缺乏理性的社会,很多事情,多想想,多瞻前顾后,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我们有时候太多激情了,太过潇洒了,太过轻舞飞扬了。
最后一点,我们也感到些许遗憾。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用意,为什么最高法要在2011年高考开考第一天下达核准药家鑫死刑的命令。一边是全国930万高考考生走向设在全国各地的考场,他们将翻开新的一页,另一边,杀人犯药家鑫走向刑场,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相信这是巧合,并未故意所为,但是,走向刑场和走向考场,这样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巧合令人胸口堵得慌。药家鑫该死,什么时候死都可以,为什么非得今天呢?我们如果不是为了宣誓什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加厚道一点,做得更加平和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