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珊瑚的村子(下)

标签:
林业主管部门虫害防治措施古树旅游 |
分类: 旅游 |
珊瑚村的古树群是已经被列入保护的,而且属于省一级的保护,村口立了碑,表明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事实上,政府也的确做了不少工作,据说前几年这里的一些松树遭到了虫害,村民无计可施,求助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原本以为这事会比较麻烦,谁知这些部门工作效率很高,马上派人前来勘察,立即采取了防治措施,很快将虫害消灭了。这就是被被列入政府保护序列的好处,眼下,这里的古树越发地茂盛,这自然也有相关部门的功劳。
其实,说起这些古树群来,虽然也算是有年头了,而且本来保护的就不错,可是毕竟不是什么上千年的古树,也不是稀有的树种,这里的树也就一两百年,你看这个村子的祖宗廖文仕在这里定居也不过300年,再久远的树也找不到了。树种也都是些南方常见的品种,如南方红豆杉,黄山松,枫香和木荷等。论起数量来,被列入保护对象的也就14棵,虽然是这样,但是,因为村子的悠久历史,因为被誉为方言孤岛的特殊文化内涵,因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其后温润的缘故,这一片不大的古树群就显得弥足珍贵。
走在蒸腾着雾气的山谷,听着急湍的涧流,我们不禁在追思,当年的廖公是如何在这里播撒下第一棵庄稼的种子的,是如何在这里深山中盖起第一间茅舍的?想来,那一担箩筐的行李中,除了御寒的衣服被褥,还会夹杂着希望的种子,稻子,蔬菜,番薯,玉米等等,只是我们不能断定,其中会不会还有各种树苗,眼下的这些参天大树是不是就是当年种下的。当然,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因为廖公的后人顽强地在这里生活下来了,岁月轮回,日月更替,一代一代的后人和这些树木一起成长着。
多少年来,珊瑚村就像一个养在深闺中的妙龄少女,他们安静地生活着,直到最近几年,这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顽强勤劳地山民们开始走出深山,人们逐渐地了解这个如水墨画一般的山村,也逐渐认识了这些说着多种方言的,生性乐观,好客善良的山民,他们个个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用当地方言与邻近村落的人交流,而在村子里,在族中家里,他们还熟练地固执地使用客家话,这仿佛是他们的流淌的血脉,他们以此为荣,不肯舍弃。他们守着大山,守着这片古树,或许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自己从远方带来的语言能够延续下去,他们就能守住自己的根,就连大山也能够听懂的感叹,就连古树也能参透自己的心思。
这几年,村子里办起了农家乐,虽然来得人不是很多,或许从纯旅游的角度来说,这里的农家乐开发不够成熟,甚至能不能收回成本都难说,但是,没有关系,村子里每日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们都以他们特有的热情,邀请每个来自山外的客人到自己家坐坐,他们打开柴扉,点亮堂前的电灯,搬出擦得锃亮的板凳,沏壶好茶,为你讲解村子里300年的变迁。
村民们的热情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感受到温馨的气息,同时我们又有些忐忑,是我们搅扰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像一缕袅袅升起的香烟,正沿着自己的轨迹上升着,我们的到来,就像吹来一阵风,眼看着就要把香烟吹散了,那阵风来得那么猛烈,香烟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