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日的木工活儿

(2010-09-25 15:43:02)
标签:

定位器

榫眼

砂纸

角磨机

休闲

分类: 真我

榫头榫眼做好了,经过几次修正之后,终于把四个腿与横枨连接上了。从实际效果来说,比之前的拼版要严谨些,看着四条腿终于顺利地站立起来,好象还有些成就感。不过,当我把面板搁到腿上,这一点骄傲感马上消失了,因为此前的拼版问题造成的翻翘此时更加明显,压了这边,那边高高地翘起,足足有2、3个公分。我试着用G夹压制一下,压倒是压下去点,可是明摆着横枨和腿被抬高了,这样一来四条腿不在一个平面上,变成了瘸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近日的木工活儿

 

这让我的自信心大受挫折,我反复思想对策,可是想不出办法。按照我的想法,要么用重压的办法机械矫正,生生把翻翘的部分给压回去,要么用电刨找平,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拆了重新拼版。不过仔细想想,好象都不怎么科学和经济。用压力的办法我试验过,家中正好有拆下来的水泥板,够份量,可是压了好象不起作用,可能是压的不得法或者压的时间不够长。用电刨削去翘起得部分好象也不可行,因为要刨去2、3个公分,原本3.5公分厚的拼版只剩下一半,这也太浪费了,且不说这是多么得累人。重新拼版的事情也考虑过,目前还没有实施,主要是觉得难度同样很大,先前拼版是,我的圆木榫是用强力敲打进去的,当时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加上白乳胶凝固,要想拆开,谈何容易?虽然当时拼得不严实,相互间的缝隙很大,可是要真正拆开,看来得费一番功夫,而且最难办的是我已经按照实际的尺寸裁好大小,要是拆开了再拼回去,我怕宽度就不够了。

 

就这样纠结着,左思右想,好象没有万全之策。看来得下点狠了,眼下只有拆开重拼这一条路了,大不了废了这块板。

 

昨天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本来我以为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实际上却花了整整一个上午。为了给下一次拼版作准备,我找到了一件机修厂,用车床加工顶尖。本来这是小活,老板是一个亲戚的熟人,也好说话,可能是老板也觉得这是个小活,就派给了一个小徒弟。这个生性腼腆的小伙子看来对加工这类活计还很生疏,对车床的性能也不熟悉,脑子也不十分活络,一会儿看错了师傅画的图样,把1公分的长度看成了6公分。还把尺寸搞错,底部圆柱形的1公分直径切得只剩下0.7公分了,第一个顶尖报废了。过不久,他又觉得刀不快了,要磨,可是磨着磨着又停下,去叫了师兄来指导。磨好了刀具上了架,对到底先做底部还是尖尖的圆头犹豫不决。我看着他很累,没有头绪就上前说,这东西是木工用的,精度要求不高,你量下尺寸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可小伙子倒是顶真,一会用游标卡尺,一会用千分尺,左量右量,下不去手。两小时还没有做好一个。我只要请他的师兄帮忙,我说还是要你来,不然这点活得干到下午。

 

那位师兄倒是真得很熟练,有他上手动作明显加快,到了临近中午,终于车好了15个顶尖。其实,这个东西在网上只卖2块钱一个,加上运费也不过3块钱一个,自己加工还真得不划算。虽然老板没有收钱,可是欠着人情哪。

 

不过,我请师兄给我加工了一个定位器倒是蛮好。此前的拼版失败,我觉得我的手钻钻孔不能垂直是个最大的失误,两块板上的榫眼要是偏斜到同一个方向,那么拼起来倒也平整,可是要是反了,那就弓起来了,之前我虽然加了自己做的木头的定位器,可是因为定位器的钻孔本身就斜了,所以打好的榫眼还是斜的。吸取了这个教训,我决定请师傅专门给我做个钢质的定位器,用台钻钻的圆孔肯定垂直。到底是专业的师傅,我把想法与师兄一商量,他马上领会了意图,有板有眼地操作起来,很快,一个钻满了窟窿眼的定位器做好了,我想,这回儿,大约拼版会好好多了。

 

回顾这几天的木工生活,有几个很郁闷的地方。一个是奸商欺负人。我在家对面的一个小五金店里买了一拼白胶,价格倒是不贵,才4块钱,可是用到第二天,发现这乳胶开始发酵,发出整整的臭气,白色的乳胶盖盖的瓶子里挤漫出来。明摆着这瓶乳胶是劣质假冒的货色。虽然损失很小,但是心情大坏。另一个就是意外伤。几天下来,一共五处地方有了损伤,计有两个水泡,都长在右手的食指上,左手的拇指被凿刀割破了一道口子,另外两处在大腿内侧,说来奇怪,一次是凿刀滑刀了,不小心给割了一小口子。另一次更加邪门,用角磨机装上砂纸打磨时居然发生意外。这个角磨机专门有一个用海绵做成的粘盘,上面有一张粘纸,专门粘贴背面植绒的砂纸,因为长时间运转发烫,粘纸和砂纸与粘盘分离,被甩了出来,高速飞行的粘纸和砂纸整好擦过我的大腿,留下一道一公分左右的伤痕。这些伤痕都不重,也不至于影响生活,简单处理了一下也无大碍,不过这也给我敲响了警钟,看来这个安全问题还真得马虎不得。从现在来看,因为刚刚学习,处在学徒阶段,自然会小心翼翼,该有地程序比如经常把电插头拔下来,做到不干活不使用电动工具是一律断电,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干活多了,麻痹思想一定会抬头,到那时候,可能会更加危险。就像开车,刚刚学会开车全神贯注,自然不会出事故,可是慢慢熟练了之后,倒是会开小车漫不经心起来,那样距离出事故就不远了。这就警醒我们时刻不能放松,一旦发现精力有些分散,宁可暂时停下来休息,也不冒险。对自己负责,也对家人负责。安全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