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2010-09-24 23:40:57)
标签:

榫眼

榫头

木榫

有些

定位器

休闲

分类: 真我

有个三、四天的样子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这对我来讲,间隔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内心常常有种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的焦虑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抑或不好不坏。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痛并快乐着的木工

 

客观原因也是有的,比如要出新刊物,比如正好轮到值班审看新闻,比如家中老人生病住院需要陪护,另外,新的木工活儿正好上手,也正努力着。几样事情家在一起,好像就有些忙忙碌碌,觉得只有博客似乎是可以暂时放开的。

 

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这些事情家在一起,也不是把24小时挤得满满当当的,总有些空当,或者总可以挤出一些时间来,比如在医院陪护时,就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更新博客,现在科技发达,用手机把什么事情都可以办了。这样一分析,说忙,仅仅是个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还是有些懒,有些不上心,有些分心。疲劳谈不上,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倒是有些。总觉得有些事情不能放松,有些事情可以暂时搁置一下,一懒一拖,某些事情就别放到了脑后,也就淡然了下来。

 

今天不是轮到我在医院值班,没有打球,杂志基本上编好了,已经传给印刷厂排版了,打球也累了,木工活正在纠结中,所以就空闲了下来。

 

说到木工活,这事情是大大的纠结。原定下来的第二件木工活是一件长几,上面准备拿来放置电视机的。原本的打算第一件穿鞋凳一完工马上接着做,估计花上两个礼拜就可以完成了,但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上面提到的几件事情堆积到一起之后,情况就不能如预期那样的进度安排。而且,因为没有经验,加上不够谦虚不肯屈尊去就教那些专业的木工师傅,喜欢泡在网上潜潜水,偷点功夫,这有些活儿靠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总要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奥妙所在。就比如说最简单最基础的拼板。本来想得好好的,下乡找了废弃的包装箱松木档料,并且作了刨光找平处理,自己动手,按照网上的攻略,亲手加工了木榫圆孔定位器,买来了圆木榫和白乳胶。一切好像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切好像都很顺利,可是实施起来漏洞百出。首先是松木包装箱的木块大小差别很大,木材的材质也相去生活甚远,有些是没有干燥的新鲜木材,有的是干燥很久甚至都有些腐败的差料,有的因为干燥过程中出现了弯曲,而我又不会好好地找平处理,电刨是有的,但是怎么也刨不平,有的地方刨了好几层,有的地方一次也没有刨到,高低不平很有坑洼。不过,这好像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最要命的是几个木榫圆孔打得不对--虽然有定位器,可是这个定位器本身就不准确,位置跑偏,孔也是斜的!这样一来,装上圆木榫拼合的板自然就是翻翘的。

 

等到我发现木板不平整之后,我曾经尝试着用石板水泥块压压,可是几百斤重的石块和水泥板压了两天,一点改变都没有,该怎么扭曲还是怎么扭曲,这让我很无奈,想不好到底该怎么办。

 

我只好先放下面板,先做下面的架子。和上次作穿鞋凳不一样,这次的木架部分有很大的进步。我是采用榫卯结构的,在四根腿上要打八个榫眼,我把每条腿上的榫眼错开,避免直接榫插榫,那种交叉的榫插榫结构,对我来说,目前还有些难度。本来,按照网上资深木工说,用开榫机开榫是最快最好的,可惜我没有。网上又说了用雕刻机也可以了,可我还是没有,我只有修边机,网上说这玩艺儿也可以开榫,不过对这个机器我不敢贸然尝试,因为那天买回来之后我试了一下,好像很不好控制,那天我本来想把东西退给店家,或者拿他换台雕刻机,我补差价,甚至我算点折旧费也行。可是那个看上去一脸忠厚的店小二死活不肯。软磨硬泡就是不答应,弄得我很不爽,这台修边机也就躺在那里再也没有发挥作用。这次做榫的艰巨任务自然也不敢派它上阵。我只要自己回归最原始纯技术的木凿开榫。

 

小时候看木工干活,对开榫的过程是再熟悉不过了,木档上画好线,放在一张长凳子上,木工一屁股坐上去,而且必须是把木料放在身体的右侧,整个身体朝向左边,自己右侧的屁股坐上去压住木料,然后身体再往右侧扭转,好像是反身在凿榫眼。这样的姿势看起来有些别扭,可是却十分潇洒,木工师傅左手拿着木工凿,右手挥起斧头,用斧头的侧面砸向木凿--小时候每次看到这里一直有一个担心,为什么不用榔头,用斧头的侧面敲击不但不方便还很危险,那明晃晃的斧头抡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师傅告诉我,这是因为榔头的份量不够重,砸起来不够力道,斧头劲大好使。

 

学木工像不像三分样,自然我要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学起,我也仿照老木匠的动作反身凿眼,这时却发现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儿,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我的老胳膊老腿显然不太适宜那样扭曲着干活,我只好放弃,转而改成分腿骑坐在木料上。其实这样做虽然省力的,但是却更加危险。有时候学做一件事情,不得要领,往往会显得手忙脚乱的,我甚至被凿子划伤了大腿,虽然伤口不深,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些吓人,要是凿子不小心往中间走,伤了根本,那麻烦可就大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我再怎么不上心,也不能拿自己性命当儿戏的。好在凿榫眼虽然不容易,但是就技术上讲,也不是那么艰难,而且这事情好在可以不断地修正,不像是锯子,一刀下去不合适想要弥补就再也补不回去了。

 

榫眼和榫头都做好了,怎么让榫眼正好与榫头严丝合缝这是最大的考验。因为经验不足,也为了保险起见,我的榫头总是比榫眼大了好多,虽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削榫头,削了一层再试,不行再削,再试,再不行,再削。这个过程搞得很复杂,主要是不肯多削,总是一点一点地削磨,典型的少慢差费。期间还差点坏了大事。一开始我的观念是榫头连接要牢固,必须是榫头大于榫眼,在插得进去的前提下,越紧密越牢固。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估摸着差不多了我就想用力把榫头用力敲打进去,因为榫头大的太多,以致于榫眼开裂了,好在我及时发现,刚刚裂开了一条细缝我就停了下来。这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此后再也绝对不能这样用蛮力生打硬敲了,还是要算计好大小,合适了再把榫头插入。看来,榫头和榫眼的配合是关键,这让我联想到夫妻之间的默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