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拥军 西湖边上的一棵树

(2010-09-13 16:58:07)
标签:

傅拥军

西湖边的一棵树

中国新闻奖

新闻摄影

都市快报

文化

分类: 影像

傅拥军 <wbr>西湖边上的一棵树

 

傅拥军,1969年11月23日生,浙江龙游人,第52届荷赛自然类组照二等奖获得者。《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曾当过司机、警察、机关职员,2000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获得过包括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金奖。2001年获得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提名奖。傅拥军的大部分摄影作品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什么傅拥军会选择西湖,为什么选择了西湖他能够获得成功?这是听完了杭州都市快报社摄影部主任傅拥军一次讲座后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的问题。

 

西湖极其美丽精致,这里有婉约柔美,也有凝重深沉,但是,作为摄影者来说,这里又未必是最佳的选择,作为天下美景,这里被夹杂了太多太复杂的干扰因素,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淡妆浓抹,七彩斑斓,这无形中给西湖笼罩上一层幔帐,如果我们不能拨云见日,不能平心静气,那么,我们的镜头可能很难捕捉其背后蕴藏的东西。我们可能只会看待她表层的那些浅显的浮躁的东西,而那些本质的,隽永的内涵却有可能失之交臂。人们会熟视无睹,人们会麻木不仁,人们会茫然失措,人们会惊恐心悸,于是很多摄影者会选择逃避,或者干脆游戏于浅层次的花招,满足于一时感官的刺激。有时候,景色绝美不是件好事,因为人们只记住了外表的东西,只记住了肌理,而忘记了忽略了内在的灵魂的东西。

 

傅拥军眼中的西湖显然不仅仅是表象的,他通过组照的形式展现了表象背后的文化。或许从单个的影像而言,他的照片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惊艳,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平实,很淡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影像的累积,这些展示岁月流逝痕迹的瞬间相互产生勾连,乃至碰撞,让观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这样的感觉是奇妙的,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豁然开朗。我们顿悟:原来我们的西湖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我们的灵魂是这样的。在《西湖边的一棵树》组照中,四季的一一个断面本身不具有太多的涵义,我们司空见惯,这里面躲在遮阳伞背后的人或许就是你,那个倒立的人或许是他,那个光着膀子对着宝俶塔呐喊的老者也是千万个杭州居民中默默无闻的一个,这样的生活时时刻刻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唯有叠加在一起,复合在一起才具有明显的特殊的人文涵义。这种断面的纪录是机械的,技术的,而这种叠加、勾连却是抽象的,灵动的,是需要大智慧的。

 

傅拥军选择了我们最常见的景致加以表现是需要眼光的,因为这需要底蕴和洞察力,需要运气和勇气,或许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可能复制,可能学习,但是,那种依赖视觉思考,运用一个个不同瞬间解析社会解析人生的能力,却未见得每个人都具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