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征文]美网的跨下风光

标签:
体育美网观赏性胜负纳达尔 |
分类: 运动 |
本届美网演绎到现在,刚刚品出一点滋味来。当然,此前郑洁、李娜的出局实在可惜,好象这大戏刚刚开幕,观众还没有入戏,剧情还没有必要的烘托,缺乏必要的铺垫,主人公就死去了,死得不明不白。昨天开始好戏登场了,穆雷这个天才走了,刚刚开始有些复苏迹象的美女伊万诺维奇也被克里斯特尔斯摁下去了,前者是个巨大的冷门,后者不是冷门却是承载很多人希望。还有,神仙姐姐刚刚杀入点斗志,看上去前景不错,可又偏偏遇上个天生杀手,澳洲猛女斯托瑟,德门蒂耶娃就这么崴了,也是可惜可叹。这几出戏码上演,美网这壶酽茶刚刚飘出点香味来。
说到本届的美网,有一个主题好象很抢眼,很有趣味性,那就是频频上演的跨下回球精彩一幕。球员在抢救身后的高球时采用背对对方,将球从自己的跨下击回去,这显然是个高级技巧,对观众来说,如此被动情况下上演的技巧就像杂耍一般,极富观赏性,往往会点燃观众的激情。而对球员来说,上演这样的技巧需要强大的跑动能力,判断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最关键的是,或许这样的动作技巧在平时训练时做出来不足为奇,而要在激烈的大赛实战施展出来,需要心理上精神上的必要准备,这种往往是不经意间的神来之笔,考验的是心理的承受能力和开放程度。
显然,费德勒是当今玩这种技巧的最高手之一,他的跨下回球动作之潇洒,精准,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连场上的对手似乎好象也没有回过神来,那网球飞回来的一刻对手也在为费天王叫好,以致耽误了回球。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升级当上一双儿女的父亲,费德勒显然更加注重享受比赛的过程,用更加开放的恣意的心态来对付胜负。这就为上演这一类观赏性大于实战性的技术动作提供了心理基础。说实话,要是非常在乎胜负,或者在一球定乾坤的紧要关头,大约不太可能这么洒脱。联想到不久之前他的魔术般的击顶球表演,我们更加深信,如今的费天王已经用一种更超然的境界对待网球,他的胜负已然不在于一两个球之间,一两场比赛之间了。
让人有些惊讶的是,本届美网第二次上演精彩绝伦跨下击球的是一位女性,一位在法网封后的新女皇斯奇亚沃尼,这个有着男人般模样的女选手可能上辈子没准真是个奇男子,看她的比赛,看她的气势,绝非婉约妩媚的女性所为,大声的甚至有些低频的吼声,有些彪悍的击球动作,跑不死的体能等,都透出更多的男子汉气概。就连场上的洒脱也与男子无异。那个出神入化的跨下击球,不论是动作的难度还是观赏性,比起费德勒的那个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这位场上比赛异常兴奋的女选手,虽然不像费德勒那样已入化境,已经把胜负看的开了,但是从精神层面看,斯奇亚沃尼无疑也是处在一种很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否则不可能打出这样绝美的击球,要是神经紧绷压力巨大,她绝对想不到用这样的方式击球,即便是想到了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击球的过程也不会这样精准。
相对来说,昨天纳达尔上演的跨下击球就不如费德勒和斯奇亚沃尼那么轻松。美网冠军是纳达尔唯一没有染指的,本届美网虽然不是纳达尔最佳的多冠时机,因为纳达尔此前的战绩不是很好,从状态上说好像还没有到最佳状态,但是,以纳达尔的秉性和勇气,以纳达尔的坚韧毅力,他是不会轻言放弃的,他一定会为收获最后一枚大满贯而竭尽全力,从这个角度说,纳达尔自然会更加谨慎,更加扎实,更加勤勉,他对待每一个球都会小心翼翼的。从纳达尔的本性来说,他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一个有着严格行事规律的人,每一次在场上他的发球准备动作,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这种严谨的固定的模式已经到了刻板的地步。自然这样的固定动作对发球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为动作随意而产生的变形扭曲。不过,这样的习惯养成也带来了某些后果,那就是缺乏创新,缺乏灵机一动的变化,因而有时候也就显得沉闷和凝滞。你看纳达尔每次场间休息喝完水摆放水瓶时,他连水瓶标签的朝向都要保持与上一次的一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这中间需要多大的努力。纳达尔就是这样一个个性,你要他突然来个潇洒的变招,来个表演性质的玩花活儿,就像这样洒脱的跨下回球,自然有些难为他,即便是他做了,可能也不会很自如,潇洒。昨天,纳达尔这样做了,可惜没有成功。
当然,这次跨下回球没有成功有偶然性,并不是说纳达尔在技术上达不到要求,不是他做不出来,而是说他实在有些拘束,有些谨慎,说白了,他不是那种想玩,想花里胡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