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高考考生和家长们听

标签:
教育平行志愿第二志愿湖大考生湖南高考 |
分类: 观察 |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另外一场考试开始了,这回儿上场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以及亲朋好友。去年我是经历了这样的煎熬的,有些惊心动魄,有些悲喜交加,虽然有些风险不可能避免,虽然最终结果算是美好,虽然我们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不能重来,但是那些有价值的教训,可能对今年正在经历这样过程的家长来说有些提醒作用。
对我们来说,2009年7月15日晚10点半到7月16日的晚上7点半,我们经历了窒息难耐的21个小时。
去年儿子参加了文科高考,考出629分,高出一本分数线的23分,这个成绩对儿子来说,算是正常的发挥,虽然不能指望填报名牌大学,但是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挑选余地。按照我省平行志愿的政策,在经过专家的指点之后,我们挑选了5所大学的几十个专业作为自己的目标。这5所大学是,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选择是拉开了学校的梯次的,目标是一争一保三稳妥。争取“中传”,保底的是重庆大学。中间的三个志愿有希望,而且比较大,但不是百分百有把握,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都是可能性比较大的。这样的填报志愿思路好像当然是反复推敲的,好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人算过不如天算,得到正式录取开始,就发生了大问题,问题大到足以让我们彻底崩溃。
高考录取的前两天,朋友来电告诉我,现在省考试院的模拟投档已经完成,我儿子的分数够上了湖大,但是名次号不够,可能会落到第四个志愿海大。但是这仅仅是模拟的,实际投档录取会有变化,到底有什么变化现在还不确定。朋友解释说,现在的大学都是按照1:1.1或者1:1.2投档的,投档的人数比实际录取的要多一些。在以往没有实行平行志愿之前,这些投了档但是没有录取的考生必须退回来,再投第二志愿,甚至是第三志愿。但是,实行平行志愿后就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退档的话,这些考生失去了第二次录取的机会。虽然可以在第一批正式录取结束后参加补报征求志愿的填报,但是那时候就是学校挑选考生,而不是考生选择学校,征求志愿的学校一般都比较差,或者地处偏远,正式录取时才没人填报以致招不满学生。要是征求志愿也不能被录取,那么只好自己降分参加第二批也就是原先的二本院校录取,应该说二本院校也有一些好学校,但是毕竟是二本,一本的高分参加二本录取那是非常不情愿非常窝囊的。
这样的高考政策,平行志愿取代原先的传统第一、二、三志愿的方式,有利有弊。利在减低了填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减小出现高分没有被录取的情况。而其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学生面临着退档危险。原先的传统志愿中,第一志愿不能录取,退档之后再投第二志愿,第二志愿不行可以再投第三志愿。平行志愿没有第二志愿的概念,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考生投档只有一次机会,投进了录取了最好,要是投了之后不能录取退回档案就没有第二次投档机会了。征求志愿补报都不是自己愿意报考的学校,就像上菜场买菜,大家一起进场的话,大家机会均等,有钱可以买好点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爱好挑选,等到大家都挑完了,你再进场,你只能挑那些被别人挑剩下的菜,虽然也偶有好菜被前面的人错过,但是大部分都是菜帮子,或者是烂菜叶下脚料,没有什么好东西了。这个风险很大。
我就正好遇上了这样的倒霉事,2010年月15日晚上的十点半,招办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你现在有麻烦了,你儿子的档案是投到湖南大学了,但是湖大录取26个人,投档了29个,你的儿子成绩在后三名,要退档。唯一的办法是湖大追加录取指标,不退档。你找找关系,看有没有熟人,最好找到湖南大学的人,想想办法。我心里在发慌,心想湖南,湖南,这地方是好地方,可是我哪里来湖南的关系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咱们也算是吉人自有天相。最后湖大增加了3个招生指标,我儿子也被顺利地录取到湖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我们知道确切的消息,这已经是第二天晚上的7点半,我们足足被挤压煎熬了21小时。
儿子的高考经历,让我们反思,在家长看来,问题应该出在录取的机制上。按照1:1.1或者1:1.2投档的目的是让学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择优录取,这个思路没有错,这对传统的多志愿录取方式来说,也没有更大的弊病,因为第一志愿不行还可以到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而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机会,录取不了就退档,这是致命的。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出好成绩,要是高分名落孙山,或者降分录取,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现在很多学校提出少提档不退档的办法,或者干脆就1:1投档,这就直接避免了伤害考生情况出现。这对我们考生和家长来说是无能为力的,既不是我们填报志愿不合适,也不是考分分数不够高,因为任何一个分数段都有这样退档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历了这一场变故之后,我们总结了几条。
首先,建议国家调整相应的政策,实行平行志愿的高考省份,还要配套实行少提档不退档,或者干脆按照实际录取人数提档的办法,保证不退档(自然,如果有其他问题比如政治的,身体方面的问题还是要退档的)。退档对考生影响太大了,这个弊端是决定一个考生命运的。希望有关方面慎重。
第二,作为考生以及家长,要把学校是不是承诺“少提档不退档”,或者干脆按照1:1提档作为选择学校的一个指标。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那些有过这方面承诺或者实行了相关保证措施的学校。
第三,一旦选定了学校,在最后填报学校前,最好还要与相关学校做一些沟通,加强联系,以便了解情况,适时应对,万一出现问题,也可以有渠道直接向学校反映情况,以免惊慌失措错失最后机遇。
第四,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征求志愿中差中选优,这样,虽然很被动,但是提前准备总好过没有准备。降分降格填报也是一样,不要以为自己孩子万无一失,多点思想准备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