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驻京办有意义吗?

标签:
政令人情之常官僚制度中国驻京办腐败肃贪杂谈 |
分类: 观察 |
国务院下令整饬各地驻京办,要求保留各省市区驻京办,副省级以及发达地区的省辖市也可以保留,而不发达地区和县级驻京办一律裁撤,如果不撤变相留京,将予以政纪处分。此举意在反腐治贪,动机无论如何是好的,善良的。问题是这样的政令能够畅通吗?这是治标还是治本?能够对真正的肃贪倡廉起到多大的作用?
何出此言?
因为出台各类驻京办的土壤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国家固有的政府运行体制催生了各类驻京办,是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培植了驻京办。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跑步前进—“跑部钱进”,跑了相关的部委了,项目的资金就有了,向有关部门进贡了,工作做到家了,自然也就可以前进一步,该升官升官,该发财发财。
中国的项目体制和财政体制就是这样,中央的各大部委办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大把大把的钱给你这个地区不给人家,这亮闪闪的乌纱帽给你不给他,凭什么呢?不就凭着对谁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吗?你跑的多了,脚头勤快,领导自然对你印象深刻,与其给了一个不熟悉的地区或个人,还不如给个熟悉的。这从人情之常的关系上,也可以说得过去。老百姓都知道,会哭闹的孩子多吃奶。至于说不过去的,或者私下里的情况,也就是暗箱操作的腐败,这其实也是很顺理成章的。给了你项目,给了你用不完的资金,给了你梦寐以求的官职,总要回报的,这就交换原则,这叫投桃报李,这就官场规则—不管这样的规则是潜的还是明的。要项目要官帽这是个系统的大工程,既要表面的文章做足了,在桌面上冠冕堂皇说得过去,得到好处的也能够把话说得响亮,又要不落痕迹,在暗地里摆平所有的关系,方方面面地照顾到,不至于摁下葫芦浮起瓢,不至于留下什么后遗症。这当中的道行很深,学问很大。一方面是急功近利的快攻,短时间内就必须奏效,另一方面,还要慢功出细活,要文火慢炖,于细微处见精神,从小事做起,细水长流地投资感情,慢慢地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专人负责,需要特别的筹划,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中南海水深,皇城根儿底下风云际会,不在京城混上十年二十年,你会连门都不知道朝哪里开。要是不了解情况,不熟悉行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错过了好机会,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什么人或部门,除非你不想与中央保持一致,除非你想脱离中央的呵护。
这就是现实。这种现实情况非一朝一夕形成,也绝不可能凭着一纸政令就销声匿迹。只要合适的土壤在,只要有人会施肥浇水,驻京办这样的花朵就会开放,不管是怒放的牡丹,还是羞答答的玫瑰。即便有朝一日驻京办改了名字了,即便是有朝一日驻京办不常驻北京了,这些事情该办的还得办,驻京办改头换面依然活得光鲜靓丽。
这些事情,看上去很悲观。至少,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驻京办就像一座有一位迷人老板娘的茶馆,上下还得打点,前后还得照应,诸事还得维持。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