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女子飞人成药王

标签:
兴奋剂全运会药王高官显爵奖牌体育 |
分类: 运动 |
全运会药王频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例出现,还有多少例没有被检出,接下来还有多少例会出现,谁也不好说。全运会上兴奋剂事件成为顽症,究其根源乃一些官员政绩观之片面而起,运动员出了好成绩,教练可以拿到不菲的奖金,还可能因此升官,体育局的官员拿到可以据此以为自己抓出成效,也可能因此加官进爵,一个地方的长官也可以据此认为一方平安和谐政绩斐然。反过来,要是没有什么奖牌入账,灰溜溜无精打采,从教练到地方父母官都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为了得到奖牌,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的人大有人在。
举凡每次查出兴奋剂,当事人总是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大声喊冤。全运会上第三例兴奋剂事件,当事人女子百米飞人王静也是这样,她高声喊“我为什么要去送死?”她这样辩解:“(我)10月18日刚刚接受了兴奋剂检查,一点问题没有,怎么4天之后就全都变了呢?我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冤枉,残忍。我已经参加过那么多次国际、国内比赛,每年要接受很多次药检,我会为了一次全运会就断送自己的前途吗?我还年轻,为什么要去送死啊?那个药是很低级的,吃了以后几个月都下不去,我会傻到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去送死?”“我会那么傻?”服用低级的兴奋剂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可是反兴奋剂专家说了,有人就是这样做的,以为根本不会检查那些低级的兴奋剂,而且一旦被查出,也可以用类似的话去搪塞,比如不会那么傻,不会自动送死,比如有人陷害,为自己鸣冤等。
体育比赛中的兴奋剂是毒瘤,每个服用者都会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辩解,正常的人不会找死是对的,一般人也的确不会傻到那么低级的程度,但是利欲熏心,鬼使神差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的。古代寓言中那个在闹市攫金者就是好例子。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抢劫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不然抢到手又有何用呢?不但抢到用不到还会身陷囹圄。可是,就是有人这么干了,事后他说,“徒见金”。这话很经典。在那一刻,攫金者眼中只有金子,没有别的,包括卖金子的人,包括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包括刑罚牢狱都没有看见或者想到。那些药王们也是一样。在决定服药的那一刻,他们眼里光有金灿灿的金牌以及金牌背后的金银财宝高官显爵,而把体育道德规范,对兴奋剂对自己身体的危害,对法律条文统统抛之于脑后。我们要说,在嗑药之前,他们是聪明的,也是刻苦的,在嗑药之后,他们也是清醒的,智慧的,甚至也会忏悔,而唯独在嗑药的那一刻他们是糊涂的,傻的,不聪明的,整个一个大傻瓜。
我们这样说肯定有人不同意。他们会说这里情况很复杂,最大的一个促使他们服用兴奋剂以身试法的动因就是侥幸心理。事实上在体育界使用兴奋剂的很多,但是查出来的毕竟是少数,比如10个人嗑药,事实上会被查出来的可能只有2、3个,其余的7、8个是幸运的,而2、3个人是倒霉蛋。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祈祷自己不要沦为那倒霉的2、3个,而一旦自己侥幸逃脱突围成功,那么名利双收,各方都皆大欢喜。这是一种博弈,一种拿一生做赌注的博弈,失败了身败名裂,成功了或许就是功臣明星。从这个角度说,这些嗑药的人是勇敢的冒险者,一种具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枭雄气质的勇者。
这个理论有点意思,它与那些官场腐败者的想法有点类似。别人也在腐败,我不腐败自己吃亏,搞腐败者被揪出来的比较少数,被查出来自然只能自认倒霉,而要是侥幸成功,那么自然千好万好,几辈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了。
这样的类比至少有一点肯定是正确的,那就是这些人的道德都已经沦丧,都想钻法律的空子。自古以来,这些人都有成功的,但是,他们最终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