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棣
唐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33
  • 关注人气:23,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倪萍老矣

(2009-07-14 09:48:06)
标签:

倪萍

娱乐

老矣

教育

中国

分类: 电视

倪萍老矣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倪萍出山的博客《拜托,倪萍别再出来吓人了》,文辞有些刻薄,也尖酸,当时确是有感而发,说完了也觉得畅快,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觉得那些话过分了,说到底,半老女人倪萍也不容易,何必那么对人家恶语相向,不依不饶的?再说,要说恶心,这年头看上去不舒服的老女人,也不光她一个。一位网上的朋友也有同感,他说这样的人多的是,其实在今天多元的社会,如此表现也属正常。不过,倪萍自己多少也得承担一点责任,她实在是不珍惜自己。

 

话是这样说,对倪萍还是很加关注的,前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集她主持的节目,贵州卫视的中国农民工系列,那一期节目的受访对象叫张仁杰,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爱心人士,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帮助别人,而且特别有骨气,人也阳光。当我们带着不那么苛求的目光去看倪萍的节目,就会觉得看看其实也还不是那么特别恶心,最多一点不舒服。

 

很多看过倪萍节目的人大约都会有一种同感,倪萍真的不该再出山,她真的不适宜再上电视主持节目,尤其是比较讲究内涵,讲究主持人把握现场能力的访谈类节目。就中国农民工系列节目来说,就张仁杰这一期节目来说,除了形象气质上的缺陷问题之外,倪萍的主持基调,或者说主持人角色的设定方面,是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的。

 

倪萍老是用一种长辈的口吻对张仁杰说话,这种口吻不对头。网友的一句话说得很形象,本来张仁杰很不错,事迹也的确很感人,应该很出彩的,可以愣是被倪萍搞成孙子了。倪萍一口一个孩子,有时自称大姐,却完全是一种三娘教子的语气,顾自沉浸在一片浓浓的母爱之中,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这里,有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问题,有一个主持人如何定位的问题。不管出品方出于什么考虑邀请倪萍加盟节目,不管倪萍现在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感动中国系列节目都是一档基于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的新闻性专题栏目,它不是允许虚构的电视剧,不是追求快乐为原则的娱乐节目,它的终极诉求应该是展现真实事件,还原真实人物。基于这样的理念,主持这档栏目需要的是真实的交流,而真实沟通的本质是访问者和对象之间平等地交流,主持人只是观众和新闻人物之间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观众必须得准确地抵达对岸的新闻主体,桥梁可以装饰得漂亮一点,可以曲折拐弯一点,但是必须引导观众通往这一个新闻主体而不是别的那一个。以此要求,倪萍在自己身上附加了很多信息,比如扮演了新闻主体的长辈,比如对对象进行不适当的教导等,这就更可能误导观众,让观众得到很多错误的信息,甚至有可能让观众从访谈中得出与事实完全不符的认识。在张仁杰的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就像那位网友说的,张仁杰被搞成孙子了。

 

这是残酷的现实,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当然,究其原因,也是很复杂。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倪萍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所致,可能是制作理念缺陷所致,也可能是表现手法陈旧所致,二十年之前她这样的主持方式能够赢得人心但是二十年之后行不通了。至于说到为什么倪萍还要出山,而且是这样不招人待见,有人说她可能是寂寞,有人说她是为钱,当然也有人说她不差钱,主要是因为碍于面子人家盛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不管是什么原因,重要的是倪萍自己得有自知之明,假如知道自己不行绝对不能出山,假如觉得自己还行答应出山那她应该明白怎么做,怎么才能做好。其实,年龄偏大、形象臃肿或许不是根本问题,如果理念跟得上,方法正确,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水涨船高的话,倪萍依然会有市场,不同女人、一个女人的不同年龄段各有神采,各领风骚。要是脑子不够用了,那就无可救药了,只有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