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杨梅归来......

标签:
摘杨梅观光农业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旅游 |
分类: 观察 |
今天摘杨梅去了,这几天正好是杨梅成熟的时候,虽然天气酷热,但是因为前几天媒体的宣传,吊足了市民对自驾摘杨梅的热情。距离我们最近的盛产杨梅的地方在兰溪,那里一个叫马涧的地方有号称十里杨梅长廊的好去处,成为我们这一带老百姓争相前往的观光休闲农业地区。我们也是闲着,高考成绩没有出来,大约要到明天的晚上之后才见分晓,这几天再多想儿子的成绩也没有用,准备报考哪些学校也没有底,所以难得轻松,三个人一合计,就去兰溪摘杨梅了。不过,我们是高高兴兴去,回来却是有些想法,虽然不至于败兴,可以的确有很多不如意的。
首先,这十里杨梅长廊没有统一的经营和宣传,让我们去到哪里,是一头雾水。我是兰溪人,也还有亲戚在兰溪,但是我们没有惊动他们,自己比较盲目地就去了,原来以为那地方会有一个指示牌之类的,可是到了那里之后却失望了。准确地说,我们到底是不是到了真正的杨梅山还是在边缘地带徘徊都不知道。至于到底哪里的杨梅好一些,那里采摘更方便些,完全凭着感觉,到了那一带,随便跟着人上山,有很大地盲目性,要是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划,真正把它作为一个规模很大的杨梅庄园一样,我们到了那里完全可以享受导游服务,该去哪里不该去哪里,自己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
其次,因为没有统一规划,对观光农业做一些技术方面的辅导,使得自驾摘杨梅的游客更便捷,更舒适,眼下的情况显得太原始,太粗放。就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些杨梅山的主人一般都有在路边接客的人,她们很会忽悠,说杨梅的质量,和客人讨价还价。然后再有一个人带领上山。游客采完杨梅下山来,称重付钱,整个交易算是完成。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杨梅山距离公路边太远,二是山坡还很陡,这些田埂小路和颇陡的山路虽然不很难走,远没有艰苦的程度,但是对大部分市民来说,也不算是很平常。尤其对那些喜欢自驾游,不喜欢走路的人来说,这些路途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了。据说也有计划要修一条上山的道路,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实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这样的大热天,杨梅成熟期一般都在盛夏,采摘杨梅要经受酷暑的考验,说实话我就有些吃不消。说到底,人们来到这里最好是不需要走更多地路,下了车就可以摘,摘完了就可以回家。要是像登山那样艰苦卓绝,汗流浃背的,那就失去了休闲观光的意义,变成了驴友纯粹的自虐了。
第三,那些杨梅种植户们要有优质服务,要有创立品牌的意识。说一个细节。我们其实不太喜欢吃杨梅,家里的冰箱里还放着不少朋友送的杨梅,但是我们喜欢自驾,喜欢搞一点户外活动,所以摘杨梅本身不是为了吃杨梅,而在于整个摘的过程。我这样说是想为我们没有摘更多的杨梅作一点辩解。不过,我们想,抱着这样想法去摘杨梅的人也不少的。的确,我们三个人上山只摘了不到一筐,只花了50元钱。很显然,主人很不高兴,反复说怎么只摘了这么一点点。这让我们很不爽。我想说得是,那些杨梅种植户不应该看我们摘了多少,来得都是客,不能说摘得少了主人少赚钱了就不高兴,客人就该受到白眼。果农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市场意识,要从怎么样多让客人摘杨梅,买杨梅的角度考虑,花点功夫研究一番,是不是自己的硬件不行,是不是自己的软件服务存在缺陷,要是有问题加以及时改正和调整,那么下次兴许就可以改观,客人会多起来,也会买得多一点。那种对埋怨客人的做法不可能招徕回头客,只能断了自己的财路。
顺便说一下,今天拍照片用的是佳能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镜头,俗称“大白”的镜头是个大家伙,个大份量重,摆弄起来十分不便。这当然和刚刚用还不太习惯有关,不过,事实上要是在杨梅林这样的地方,它的作用还真发挥不出来,可能远远不如原先的EF 17-85 F4-5.6 IS USM标准镜头。看来,镜头长短焦段的作用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