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征文]暴力法网

标签:
法网爆冷纳达尔费德勒德约科维奇暴力体育 |
分类: 运动 |
记得看完纳达尔被扫地出门的那场比赛后,内心对瑞典选手索德林那海盗般的强势进攻是存疑的,这疑惑一方面是觉得之所以索德林那么强势,是因为纳达尔疲态的弱势,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质疑,索德林这种简直毫无道理的搏杀态势能够走得多远,他的高水平能够维持多久,在内心,我怀疑这一切,甚至觉得索德林也就走到头了,他的闪耀一定会如昙花似流星,尽管灿烂但很快滑过。待到索德林依旧强势,或者说更加强势地把劳模达维登科利索地斩落马下,我们才开始怀疑自己原先的眼光是不是正确,我们开始审视,在法网,类似索德林那样看起来是破釜沉舟般的孤注一掷能够赢得胜利,是不是也有其内在的取胜之道,是不是也有令我们信服的奥妙,我们对红土场比赛的认识,对纳达尔这样的防守反击型选手的期待是不是有些偏颇?
这样的念头一开始建立,我们内心就有些惶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些震撼,甚至有些颠覆性,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为了佐证这样的证明,让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
就在法网开赛前不久,在纳达尔的家门口,面对着家乡父老,纳达尔以0:2完败于费德勒,这本来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大师杯赛,费德勒更不是第一次击败纳达尔,但是比赛的结果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近两年来纳达尔在红土场首次败给老对手,在占有绝对优势的红土地盘,纳达尔不能做主,尽管当时我们用了很多借口来辩护来安慰自己,事实上现在看起来也的确有那么多的事由让纳达尔不能精心准备全力投入,但是,此役失利,依然有着指标性的意义,有着抹不去的阴影。当时我们看不到,或者说看到了不愿意相信,到了罗兰加洛斯,这样让我们害怕的结果还是显现出来了。再回过头去看费德勒在那场比赛中的表现,与索德林战胜纳达尔的那场比赛有着某些相似之处,那就是两人都具有主导正手进攻的强势,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到了蛮不讲理的地步。费德勒在比赛中,几乎抓住了所有可能正手进攻的机会,在反手位,一些本来会采用单反进攻,或者削球的机会,稍有条件,都会积极地闪身到正手位自动攻击。在他闪身进攻的同时,费德勒毫无顾忌地暴露自己腹地的大片空挡,留给对后进攻大好时机,绝不仅仅可以用卖个破绽给对手来解释,因为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卖个破绽,仅仅是利用一些小的陷阱,小的纰漏来引诱对手上钩。既然是卖个破绽,他自己的防守其实是非常稳固的,而费德勒让出正手大片空挡的打法风险实在太大,要是对手能够缓过手来,打击自己的正手,那么自己必死无疑。
索德林没有闪身正手,没有让出自己的破绽,但是他的球质更重,速度更快,球路更刁,那样快节奏,势大力沉的球似乎让我们忘记了这是在相对慢速的红土场,或者说完全不像以前我们在红土场看到了场景。
可以说明问题的还有冈萨雷斯与穆雷的比赛。钢丝本来就是强势进攻的选手,但是好像昨晚的进攻特别的凌厉,简直不给穆雷喘息的机会,正手是这样,反手也是这样。当然,昨晚的冈萨雷斯也有巧妙的网前小球,那种出神入化的手感让穆雷吃尽苦头。正是这样的长短结合,强势进攻和柔性小球的融汇,才使得钢丝更加可怕。
不光是男子,连女子也一样。善于防守的扬科维奇失败了,蹲在红土场上起不来,伊万诺维奇也输得没有脾气,郑洁本来也是以快球见长,可是遇上球速更快的对手,自己的快变战术完全被压制了。反过来看,阿扎伦卡堪称半届法网的黑马,黑就黑在她的力度,她的进攻。见过力度大的,可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见过进攻的,可是没有见过这么强势进攻的。虽然昨天她输球了,不过她是倒在了同样以强势进攻著称的萨芬娜手上。
暴力法网,法网暴力,在暴力盛行的罗兰加洛斯,那么多的明星訇然倒地。男子的四大天王费德勒硕果仅存,女子BIG4也只剩下小威和萨芬娜。同时,排名32位的索德林杀进半决赛。女子排名20位的齐布尔科娃占据四强席位,更有甚者,女子3/4区,站在四强门槛上的是排名41位的罗马尼亚19岁小将科斯蒂娅和排名30位的澳大利亚选手斯托瑟,正是他们阻击了莎拉波娃和德蒙蒂耶娃。
当然,暴力是否到此为止?在半决赛和决赛,是否回归体制,回归伦常?这是我们必须设问的。毕竟那些暴力看起来很过瘾,但是又要常常为之担心,内心也会质疑这样的高潮能够维持多久?我们希望网坛是惨烈的,血雨腥风,那样就意味着更多的精彩和进步,同时我们又希望有巨人诞生,有超一流的定海神针,让暴力行为偃旗息鼓,重归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