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礼的仪式感

(2008-09-27 10:05:28)
标签:

婚礼

家庭

爱情

责任

仪式

内涵

民俗

文化

分类: 观察

婚礼的仪式感

 

昨晚参加了中学同学为其女儿举行的婚礼,在金碧辉煌喜气洋洋的欢宴上,亲朋好友的见证了一对新人喜结连理,洋溢着浪漫的爱情和暖人肺腑亲情的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国人历来讲究仪式,一件事情从开始到结束要是在程序上没有排场体面的规定动作,好像就有些缺憾,大约这和中国人崇尚“名正言顺”有些关系。在家庭婚姻关系上更是这样。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到送聘礼,订婚到迎娶新嫁娘,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特定的含义,整个程序纹丝不乱,环环紧扣,既隆重热烈又处处透出精致。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具有很深厚文化积淀的民俗风情,也可以看成是通过特殊形式昭告乡亲邻里,亲朋好友并且获得他们对婚姻合法性认可的认证程序。

 

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非常讲究宗法,讲究场面上的规矩,但是又一直漠视法律,或者说在宗法家族的规矩势力面前,以国家法律面貌出现的条规显得很随意很无奈,按照今天的话说要么无法可依,要么执法不严。这就造成了在法律规定和仪式程序上的不对等,人们做事情可以不讲法律,但是必须严格依照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必须要讲究隆重热烈的仪式,仪式成功了,事实也就成立了。当然,这一切在今天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不再轻法律而重仪式,或者可以说我们在重视严格执行法律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同样没有忽略了仪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加注重仪式的花样翻新,真正做到了既隆重热烈又欢乐祥和,既中规中距又合乎习俗让别人挑不出礼来。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良好的既符合现代法制社会建设要求又能够兼顾民族传统、民俗风情流传的好形式。

 

昨天,当然是我那中学同学夫妇的好日子,同学经过了精心准备,服装发型都很喜气隆重,用仪式司仪的话说完全是一副明星的派头,她的先生也是我的好友,在当地一个重要部门负责,也是一身精心挑选的装扮,浅粉色的衬衣和婚礼上中国红的色调非常吻合。整个婚礼仪式是个欢乐的海洋。开香槟,切蛋糕,焰火礼花映衬出新人掩饰不住的欢笑,在来宾亲朋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一个个仪式不断掀起高潮。在那个热烈又很新颖的仪式上,我以为给双方父母亲送上新人的礼物一节设计得最好,既有仪式的热烈欢快,又有内涵的隽永回味。

 

女儿给自己的父母亲送的礼物是一瓶水。女儿举着扎着红绸结的水瓶说,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送给你们一瓶水,我们就是想告诉爸爸妈妈,女儿永远都是你们的女儿。女儿说话是眼里噙满泪花,声音有些哽咽,最后一句更是满含深情发自肺腑,我看见,在全场雷动的欢呼声中,我的同学夫妇也是情绪激动,不禁泪水长流。

 

要是在旧俗里,女儿出嫁是要痛哭流涕的,一方面是对娘家的眷恋,是对父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这种憧憬中既有美好的向往,也有些羞涩有些茫然甚至有些惆怅,百感交集自然是以泪洗面。而今时代不同了,嫁出去的女儿其实也远未离开亲生父母,甚至有的就生活在附近,依然如同是在父母亲的怀抱里,但是,毕竟成家了,自己有了温暖的两人世界,毕竟通过建立第三个新家联络原来不同的两个家庭,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父母亲看来,女儿大了,她要将本来属于自己的全部情感分出去一些给她的夫婿,给她的公公婆婆,将来还要更多地留给自己的孩子,这肯定是一种减法,但是女儿收获了爱情,有了新家,新的生活,她可以生活的更好更幸福,作为父母亲也是了却了一桩心思,而且,嫁出去女儿,他们又得到了一个女婿,俗话说女婿如半子,这话有点老套,现如今要么是整个一个儿子,要么连半个都算不上。这样的加法对父母亲们来说也是必须经历的人生课题。

 

另一个送给公公婆婆的礼物是两把保健梳子,两位新人还当场为公婆梳了头。送保健梳子的环节寓意也很好,一方面希望公婆大人保重身体,另一方面讲究的是新娶进门的媳妇要尽孝敬公婆之道,日后生活中也要像孝敬父母亲一样孝敬公婆。这个仪式虽然不那么煽情,但是现场效果却很好,极具观赏性。

 

在我们一桌的几个亲友都很开心,同时我们心里也都在暗自盘算,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会走到那一步,也有这样的温馨一刻,我们憧憬那一刻,也多少有些怅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