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残奥会比赛有一种怜悯的痛

标签:
残奥会关爱呵护心疼怜悯残疾体育 |
分类: 运动 |
从侯斌坚韧地拉动绳索不断向上攀登并且最终点燃圣火的那一刻开始,北京残奥会就在我们心目中烙印下这样的理念:残奥会运动员们是在以自己顽强精神来赢得世界。
不过,作为肢体的健全人在观看他们的比赛时,心里都会涌上一些异样的感觉,那天我看了一场乒乓球的比赛,中国选手是一位脑瘫后遗症患者,而对手则是一位上肢发育严重畸形的选手,他们之间的对抗也许从乒乓球的技艺来说很平常,甚至有些低级,但是他们顽强的精神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之外,我们不免有些怜悯的心疼。那位脑瘫运动员动作很不稳定,挥臂击球都很艰难,一个简单的发球动作在平常人来说最容易不过,可是他们就显得吃力。还有轮椅篮球,田径比赛等等,因为他们不健全的身体给他们带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许体育比赛本身就是十分残酷的运动,而对残疾人来说,这样的残酷要严峻十倍百倍。自然,也让我们有些不忍心,难道他们一定要这样拼命地训练,拼命地比赛吗?难道他们这样艰难的拼搏一定要通过媒介公开传播开来吗?这在情感上多少有些难于理解,有些矛盾。
有人提出来不要将残奥会单独举办,有人甚至说不要再举办残奥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些人的心理,看不得那样的残酷竞争,他们本该享受更多的关爱和更无微不至的呵护。从理智的角度说,作为社会的关爱,对残疾人有着更多得照顾和同情,即便他们依赖社会,即便他们得到更多地帮助,那也是应当应分的。社会上对残疾人有歧视,有不理解和不重视,作为媒介作为运动会其实都是在倡导全社会来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