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刘翔,更爱体育精神

标签:
奥运刘翔精神体育 |
分类: 运动 |
对刘翔在鸟巢的表现,现在各方面已经说得够多的了。说实话,众说纷纭,就像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话,话说多了盐也要嚼淡了,想想也是的同一个话题翻来覆去地说特别没有意思。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其实很矫情,明明心里很希望刘翔狂飙突进赢得比赛,把罗伯斯等等都干了,明明巴巴地指望着,可是刘翔躺倒不干了之后,嘴上偏偏要说咱们其实不在乎,我们爱的是刘翔,我们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他,至于那块金镶玉的金牌拿不拿无所谓。我不能确定,为什么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成熟了,变得宽容了,变得理智了,变得能够深刻地看问题了。可是问题真得是这样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到底为什么会爱刘翔,为什么要爱他。或者换一个角度说,刘翔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爱,爱的如此疯狂呢?
这个题目大约让你回答一千遍,你也只能回答,因为他跑的快,因为他夺了冠军。因为他跑得快夺了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让我们感到荣耀自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因为他给我们快乐了,我们就爱他。这个问题的答题思路就是这样简单,反过来也是一样,要是刘翔不能拿到冠军,不能给我们带来荣耀和自豪,那么我们何必是爱他呢?我们当然说要博爱,要爱每一个人,但是我们对刘翔的那种近乎疯狂痴迷的爱与这种博爱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回事。从这个角度说,现在流行的我们爱金牌,更爱刘翔这样的话从逻辑上说就存在着毛病。
不过,我想说的是另外一层意思。刘翔之所以伟大,除了拿了金牌,更在于他展示了一种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内涵丰富,既有技术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在技术上他更快,他是世界上在110米跨栏这个项目上跑的最快的,这很了不起,很伟大。上升到精神层面上,刘翔很强大,不可战胜,相比较起来,刘翔比所有的人更强。如果我们再衍生一下,所谓强大绝不仅仅是速度、高度或者是力量,而是顽强的意志力,那种不屈不挠,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毅力。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遭遇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时,正是依赖这样的精神力量繁衍生息,顽强地生存下来。体育在赛场上形象地复制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演绎了这样的精神。体育运动正是通过这样的展示来激励人类,教导人类不要忘记精神的力量。我们当然把体育当作娱乐,但是里面的精神力量在鼓舞我们,所以我们才那样痴迷体育运动,也正因为这样,那些在运动场上高扬着不屈不饶精神的运动员们才会赢得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尊敬和爱戴。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爱戴某一个运动员,其实是爱戴加载在这个运动员身上的体育精神,撤去这种精神,这个运动员就剩下了空皮囊,是一个玩偶,哪里还有值得爱戴的东西呢?
有人说,你这样说很正确,正是这样,我们爱戴刘翔,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戴刘翔,因为在刘翔身上正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开始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了,拥刘者和批刘者两派在此分界。
批刘者说,我们爱刘翔,因为他曾经是那么勇敢,那么神速,那么顽强,但是至少在鸟巢,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没有了往常的那种勇敢,那种顽强。也许他有理由,那又怎么样呢,跟腱发炎那是类似项目运动员都有的常规伤病,这样的伤病其实根本不可能严重到退出比赛。在这样的状况中,按照体育精神,他没有理由逃避,如果他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他还是应该顶住巨大压力,用精神的力量参加比赛,至少他需要勇敢地站到起跑线,接受挑战,完成比赛。哪怕失败了,拿不到金牌,那又有什么呢?我们依然会爱戴他,他依然是伟大的英雄。也许我们不能仅凭着这一次来否定刘翔,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这一次,更不能变着法子赞扬这样的行为,毕竟这是伤了我们期待的心,毕竟这是不光彩的逃避行为。如果刘翔这样的逃避行为也值得大加赞赏,那么那些勇敢地完成了比赛,那些实践着体育精神勇夺金牌的人又该怎么奖赏呢?
我们忍不住想说,我爱刘翔,更爱体育精神。
另据最新消息,刘翔未能当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据介绍本次一共有29位候选人竞争运动员委员会的4个席位,其中包括中国香港乒乓球名将李静、比利时网球天后海宁、俄罗斯游泳沙皇波波夫、澳大利亚游泳中长距离之王哈克特等名将。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投票人必须是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随队官员、媒体记者都没有资格。投票从8月5日开始,于8月20日下午2点结束。最终刘翔得票数为1386票,位列第八,没能入选。韩国跆拳道运动员文大成、俄罗斯游泳健将波波夫、德国女子重剑选手博克尔、古巴女排队员鲁伊兹四人当选。历史上,我国体操选手李宁和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都曾经进入过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我们不知道刘翔这一次鸟巢的临阵退赛对此次选举有没有负面影响。但是作为东道主国家的候选人没有当选,无论如何算是错失良机,是个不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