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的故事

标签:
净化荧屏教育社会效益媒体责任卵巢广告杂谈 |
分类: 观察 |
前几日,有同事说起家里的宝贝女儿,说了那么一件事。有一天夫人给他发来了一条短信,里面说女儿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圈,说这是女人的卵巢。夫人有些吃惊,问她怎么知道的,女儿没有回答,继续沿着她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说那是女人生孩子的地方。看着5岁女儿有些自得的神情,夫人很吃惊,也有些茫然,不知该如何应答。
听完小女孩的卵巢故事,我们都笑了起来,异口同声说,现在的孩子不得了,懂得真多,懂得也真早。不过作为家长,我在笑的同时夹杂了些许顾忌和无奈,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儿子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儿子回家来,很神气地对他母亲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里有四大美女,两大色狼,他母亲大惊失色,连忙问你们班里怎么弄这些东西,儿子却不以为然地笑笑,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哪些是美女,哪些是色狼,他母亲后来和我说,幸好儿子还没有位列色狼,要不,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
其实,类似的话题已经很多的,而且差不多每个家长都会经过这样的轶事,上述的例子也不算是最出格的,如今的孩子还真的早熟,早熟得让我们无法想象,早熟得我们目瞪口呆。当然,所谓迟早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也许我们该责怪自己成熟的太晚,是我们落伍了,我们的智力开发滞后而不是孩子们走得太快。就目前来说,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看孩子们的目光往往停留在自己孩提时代,往往以那个时候社会的认知水平,交际能力,那时候的环境氛围来衡量目前的情况,我们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那个时代是什么岁月?那是把白萝卜当水果吃,把炒米当零食吃的年代,那时节的饮料是荷兰汽水,那时候的玩具是摔纸包抽陀螺跑铁环,那时候一年只能看几次电影而且还是一成不变的样板戏,而现在呢,可乐有了,肯德基有了,变形金刚有了,他们一睁眼看到的东西和我们所看到的完全不同,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们生出和我们一样的想法呢,所以结论是,不是孩子们需要改变,而是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紧跟时代。
但是时代的发展往往是双刃剑,发达的资讯系统和铺天盖地的传播系统既加快了孩子们智力的发育知识的储存,也让孩子们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东西,一些知识的掌握显然有些超前,更别说那些对孩子们来说是有害的东西了。在这方面,网络和电视的确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前面提到的卵巢的故事,其实就来源于电视广告,一些医疗医药的广告专题在不断地反复地播出,特别是一些明显有些不雅画面和内容的广告,因为有关方面明令禁止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改在白天播出,好像在减少负面影响,其实,因为孩子们特别是学龄前孩子大多在白天看电视,这时候播出那些医疗医药的广告,反倒是对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如果陪同在家的监护者不注意的话,年长日久,潜移默化,孩子们就慢慢受其影响,脑子里就装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如何净化荧屏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净化荧屏说了那么多年,也不断有新的举措推出,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在于我们的电视管理体制。我们的电视台根本没有区别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这就产生一个很大的矛盾:商业广告只注重经济效应,追究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他们没有义务关注节目和广告的内容是不是适合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只要不犯反国家法律,任何人奈何不了他们。而公共电视台则以关注社会效应为主,任何对社会有反效应的内容都不能播出。可惜中国大陆的电视台在这方面根本没有严格的规定,说商业电视台不是商业电视台,因为他们也播出那些公益性的,关注社会公共话题的节目,说公共电视台又不是严格按照公共电视台的规范操作,商业广告,商业性节目也照样播出。这种混淆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促使我们的电视台既左右为难,又左右逢源,说你不对也可以,因为你的确有不良不雅的内容,说你对也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化纳税人的钱,我们收取的是广告费,要为客户负责。
可悲的是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景,卵巢的故事还得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