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审计发国难财丧尽天良重典杂谈 |
分类: 观察 |
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了3起救灾款物违法违规事件,这是一件让人既感痛心又感欣慰的事情。一些无良人员、一些犯罪嫌疑人居然趁着国难当头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发国难财,端的可恶可恨。审计署重拳出击,快速介入,快速审计,及时曝光,让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看到了整饬纲纪阻遏贪腐的希望。这也是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纪律法律的重要保障,足堪欣慰。
三个案件,各有不同,到目前为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像第一件涉嫌以权谋私擅自将27.11万元捐赠资金用于购买救灾物资的案件中,那个工商联负责人到底从中捞到多少好处,捐赠资金受到了多大的损失,从审计报告来看还语焉不详,不知道是没有能够查实还是查实了不便公开。我想前者是技术问题,以办案人员丰富的实战经验,凭着目前特殊时期更加严明的纪律和各方全力配合的高压态势,查个水落石出应该没有问题。后者是不是适宜公开更不成为问题,既然事情已经摊开,责任人已经被揪到了公众面前,也就不存在保护谁,袒护谁的问题,事实上面对这样的高压线,这样的非常时期谁也不敢越轨徇私,否则不要说整饬纲纪维护法律,即便是从个人的良心上也会受到谴责。
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报道说问题查明后,安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正在根据调查结果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事情到了这一步,往往是容易出岔子的时候。事实应该是唯一的,但是对事实的评价,对责任人的处理却是标准多元,理由各异的。如果心慈手软,或者顾及各种关系,甚至考虑责任人以往的工作业绩或者成就之类的因素,那么事情就变得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在一起,结果就很难逆料。从成例上看,重错轻罚,重在惩戒效仿者的居多,纲纪的处罚重拳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柔柔地掠过。对此,我们不无担心。我们不是非要置什么人于死地,从那位倒霉的工商联负责人所犯的事实与更大的更多的贪腐案件对比来看,也的确未见得他更出格,更无耻,危害更严重。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四川地震虽然已经过了一个月,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努力才刚刚开始,百废俱兴,任重道远,仍属需要全民动员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的非常时期,依然适用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对这样丧尽天良造成极大恶劣影响的事件,必须使用雷霆手段,起到震慑的效果。
第二个事件有些特殊,2008年5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绵阳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特别费”报销为该行56名职工购买的56双耐克运动鞋(价值2.85万元)。从责任人犯事的动机来看,虽然没有为个人谋私,算是集体犯错,那个最后决策者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蛋,属典型的不知轻重,不讲政治,不明事理的傻瓜,影响极坏。它伤害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乐善好施,在危难时候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其实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每一个奉献爱心的人大约都不会计较他们的款物是如何使用的细节,在他们看来,只要用于救灾,用到灾民身上,他们的同情心就得到满足了,自己的爱心得到了最好回报了。现在,那些傻瓜却将善款移作它用,这是对爱心最大的蹂躏。它的严重后果还在于爱心人士在诘问,这样的情况到底有多少?就目前来说,广大的爱心人士在等待结果,一是这件事情本身如何处罚,如果仅仅是归还了所占用的“抗震救灾特别费”那显然是不够的,撤了那个签字报销的傻瓜领导应该是不冤枉他的。二是能不能出台更严厉操作性更强的措施,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挤占挪用救灾款物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国工商银行绵阳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特别费”买名牌运动鞋的事情是个特别案例,也是一个警钟,决不可姑息。
说到第三个案例有些疑问,在我看来,这一类涉嫌利用手机短信骗取赈灾募捐款的问题本该属于公安司法部门管辖范围,因为这些人已经涉嫌诈骗的刑事犯罪。当然,只要能够保证众多爱心人士的钱款不被诈骗,钱款能够真正送到灾区,送到灾民手中用于救灾重建,谁管辖倒是次要的,而且我们相信这样的工作也一定会符合审计条例的相关规定,不至于成了狗拿耗子。要担心的,倒是龙多不下雨,多方管辖形成扯皮推诿,最后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既席卷了钱物,又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但愿这是我们的杞人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