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汶川老照片西康省刘文辉义敦校舍腐败杂谈 |
分类: 观察 |
看了新华社记者唐师曾的一篇文章,很有些感触,值得写下来。
唐师曾的文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这一篇文章《20080608唐师曾:四川震区老照片》题目也只告诉我们是和地震有关的老照片的。文章中说,老照片来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西康省一个叫义敦的县,可惜这个县已经不复存在,1955年,西康分给了川藏,1978年义敦并入四川巴塘,降级为“措拉区”。不过不管行政建制怎么改,这里永远是地震带。当时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上将下令,校舍必须坚固,严防师生不测。相比之下,西康各级政府的建筑统统简陋寒酸。刘文辉曾经对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我们这个康定、康巴地区文化素质比较差,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习,把你们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们的知识提高,将来为这个康巴做点贡献。”。1930年冬天,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义敦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老照片就记录了这样的场景。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由于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这便是堂堂的西康省义敦县政府。然而,从县长平和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的抱怨和不满。
看完这张照片,一时无语,过后萌生两个遗憾。一是可惜我们不知道那位县长的名字。那位义敦县长衣着有些破烂不整,虽不至于衣裳褴褛,但是的确有些寒酸,人家好歹也算是县太爷。不过从照片上看,我们还真的见不到尴尬,怨愤之类的情绪,很平和的样子。可惜我们不知道这位县长的名字。也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省主席刘文辉下了那样严明的纪律,而且在当时这样的禁令实实在在的被落实了。
对比这张照片,再联想四川地震灾区一些学校校舍坍塌的惨状,谁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的。有人转述专家的观点说地震到了8.0级,理论上说什么样的房子都要被震垮。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倾覆之下安有完卵?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学校的校舍倒塌比较多,比较严重也是事实。我们不是说学校校舍倒塌更多就是因为里面有豆腐渣工程,里面就一定存在什么腐败,而是说我们为什么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在这样的地震带,规定学校校舍必须比其它建筑物有更高的抗震标准。设想在当年的义敦县,假如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学校也要倒塌,也可能会有学生伤亡,但是,因为有那样的纪律,我想县政府的房子一定比学校的房子先倒塌,因为县长知道,即便是地震中逃过一劫大难不死,震后他们也会被刘主席正法的。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不少风波,包括死难学生家长要求严查腐败,一个市委书记跪地恳求不要因此上访游行,一些外媒也就此问题频频发问。当然,我们也看到有关部门已经作出承诺,要严肃对待此事,严肃查处。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行政体制来作为我们借鉴的楷模,刘文辉的命令也不见得都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我们更没有必要让我们的行政官员们回归到简陋的工作环境,过苦行僧般清贫苦涩的生活,我们只是认为经历了这样的灾难之后,我们应该长大一点,成熟一点,我们不能再走更多的弯路;我们的官员人本民本意识更强一点,更敬业一点,更勤业一点,更清廉一点;同时我们应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未来是孩子们的,美好的未来来自于教育的兴盛。
另外一个遗憾就是唐师曾没有提供当时学校的照片,要是有对比,说服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