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动中国孟祥斌央视娱乐 |
分类: 电视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昨晚在央视一套播出,这是央视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它也是一个精心编排精心策划的弘扬天地正气,撩动百姓情感的节目。因为其中有关于孟祥斌的内容,于是我们就特别的关注。今天上班后,我的一些同事都在说着这个节目,一个主持人说真的又一次被感动了,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眼睛都苦肿了。尽管这事情已经过了这么多天,尽管很多细节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依然让我们止不住泪流满面。我想这也是代表着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共同的想法和心情的。
我也很伤情,不过我在想央视的节目为什么还是那么感人,因为我们自己台的节目做得很多,浙江卫视也做了“浙江骄傲”,孟祥斌舍己救人事迹的过程已经很明了,该有的煽情点也已经被关注到了。但是,央视的确有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我看下来,有几点是特殊印象深刻的。
首先是对市民的采访,我一直以为市民是被英雄感动了的,但是这样的感动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重复了无数遍之后,这样的神伤会降低程度,变得有些麻木,所以从电视镜头的角度说,在最初的采访是能够获得最真实的情感的,越到后来感情越淡,理性的成分越来越重。这一点即便是孟祥斌的爱人叶庆华也一样,几个月下来,眼泪都流干了,沉淀下来的就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对未来的想法。所以编导要想有充满感情的镜头画面其实已经不容易,要重新拍摄效果更不会好。浙江台的节目就是犯了这个毛病,他们希望参加晚会的很多人包括记者,市民,战友能够像一开始那样很伤情噙满泪水,但是事实上就很难做到。比如采访中有记者的叙述,为了想感情饱满一点,他只能采用把话说得慢一点,尽量断续不完整来显示自己的悲痛,这多少有些不自然,因为毕竟不是训练有素的演员,能够将感情再浓烈地重现一遍。央视的节目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节目中对市民的采访只用了一个老人的话:太可惜了,才28岁啊。老人满含热泪的说话是无数市民最深挚情感最纯真的流露。这样的采访也不能多,多了反而效果不好。
其次,细节的运用很有创意。孟祥斌的事迹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是昨晚节目中央视编导对其中一个细节的运用还是很让人眼睛一亮,那就是市民自发买来给孟祥斌女儿的红皮鞋,这些红皮鞋大大小小整齐地排列着,红艳艳的,很有视觉冲击力。这个细节不是第一次被挖掘出来,以往的报道中也看到了,但是央视编导充分发挥了这个细节的视觉效果,就很有冲击力,很好地展示了市民被英雄事迹感动,崇拜英雄,学习英雄,感谢英雄的感情。
第三,节目很好地把握了一个话题,就是叶庆华的惭愧。孟祥斌死后,叶庆华第一次来到殡仪馆看见阴阳两隔的丈夫,当时发出了撕心裂肺般的哭嚎,其中有几句话是备受争议的:叶庆华说孟祥斌,孟祥斌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当时就有人提出来对叶庆华的指责。在浙江台的《浙江骄傲》颁奖晚会上,就为这句话,叶庆华一个劲儿地忏悔,说自己不配当军嫂,说自己对不起当代的军人。其实,对这句话我们有很多解读,这是一个大家小家忠孝难全的话题,对小家来说,对妻子女儿和父母来说,孟祥斌的确没有尽到责任,孤儿寡母今后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孟祥斌对社会来说,对军人的责任来说,对弘扬一种舍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来说,孟祥斌又是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的,他用自己生命来实现了军人崇高誓言。从孟祥斌人生价值的角度说,叶庆华当然不能指责他,但是从孟祥斌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儿子的角度说,叶庆华又有权利这样说。这个矛盾要平衡也是不容易的,央视节目把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没有一味地让叶庆华忏悔,责备自己,而是仅仅是惭愧,这表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理智的思考之后,叶庆华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也能够理解丈夫作为军人的情怀和责任,这样的处理就比较合情合理,比较自然。要是一开始叶庆华就那样很昂扬高亢地说,我的丈夫死得其所,我很骄傲,这就显得不太可信,我们对他们之间的真情实感也会表示怀疑的。同样要是叶庆华一个劲儿地忏悔自己埋怨自己,好像她不应该只想到自己的小家,想到自己和女儿的利益,这样的话也是很残忍,缺乏起码的人性化关怀。
央视晚会给孟祥斌的颁奖词也是大手笔: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