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 |
分类: 娱乐 |
《投名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说实话,有那么一股冲动想去影院看《投名状》大约源于两个契机:一个是央视电影频道的《投名状》首映特别节目,那里面透露的一些细节很让我有些探奇的欲望,比如刘德华看京剧,徐静蕾在一旁嗑瓜子那一场,据说现场拍了7条,但是最后用的还是第一条。另一个就是崔永元的《小崔说事》里对导演陈可辛的采访。一般说我对香港的电影不那么看好,对港星也不那么关心,总觉得那里有些浮躁,有些浅薄。但是,崔永元很好地纾解了我的疑虑,他的节目勾起了我的一个好奇,拍摄《如果·爱》、《甜蜜蜜》这类影片的小男人模样的导演陈可辛能够拍出硬朗刚毅,大气磅礴的战争题材作品吗?
有了这样两个理由,其他的理由都可以搁置一边了。什么看李连杰了,看刘德华了,看金城武,看徐静蕾,什么不用维亚的武打场面了,什么整个灰蒙蒙脏兮兮的基调了,还有就是李连杰过亿元的片酬了,都不那么重要了。看李连杰不看武打那还有什么看头呢?刘德华?这个青春老男人总是那么几下子还有什么新鲜劲儿呢?金城武的确帅到极致了,可是我们男人家看男人再怎么帅也不过如此,再多就过了,徒增一点嫉妒而已。
昨晚,我们走进了影院。夜场的最后一场还是第一排须仰视才能得见,两小时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脖子梗得有些酸胀。回家的路上,我在问自己,你看到了《投名状》的什么,原先的期待满足了吗?我反复的问,后来问得自己也有些烦了,不就是看个电影吗?虽然有人说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大片,也是历年来最好的国产大片,但终究是一部电影而已。不过,在平心静气地仔细想想,这部电影的看点还是很多的,虽然距离我心目中的期待还是有些差距,起码没有那么大的视觉的思想上的冲击力,多少有些失望,但是说是最好的国产大片之一还是说得过去的。
说得过去的理由之一就是李连杰的所谓文戏。一般心目中李连杰是打星,是靠少林武功打拼出来的,从来没有人在意李连杰的文戏如何,他对人物内心刻画如何精准,对人物精神层面的演绎如何到位并不特别关注,而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他的够酷够帅够狠的武打上了,一个套路,一个拳法,一个踢腿怎么创新怎么帅气才是他最可宝贵最可期待的。李连杰出道几十年来的固有形象,也许在成名作《少林寺》里就注定了,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扑腾也脱不开那个武和尚的窠臼。事实上也的确是那样,不论古今中外,李连杰每次出手都是武打到底,有变化的就是使用什么拳法脚法,和什么人对抗,最后结果如何。基本上观众也不期待别的了,所以要是那一天李连杰不打了,偃旗息鼓了,反倒是不适应,反倒是有些意外的惊喜。在《投名状》里,陈可辛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见识了李连杰另外的一面,不打也很硬朗,不打也帅气,不打也能够塑造人物个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李连杰的转型,反正今后我们大约也会期待他的武林高手之外的新形象。
说得过去的第二个理由是影片的基调。那种灰蒙蒙脏兮兮的基调我很喜欢。也许在以往的影片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大片中,在讲究视觉冲击力的时候,往往会玩色彩,张艺谋的《英雄》等就不用说了,大红大绿整个就是比拼色彩的震撼力,就连冯小刚、陈凯歌之类的也是处心积虑地讲究色彩的唯美,虽说《夜宴》晦暗了许多,也有那样压抑的灰黑凝重,但是比起《投名状》营造的灰蒙蒙的天际,灰蒙蒙的人物造型,与同样灰蒙蒙的故事,色彩造型所形成的整个基调要完整鲜明的多,极致纯粹的多,更加有利于主题的阐述发挥。
说得过去的第三个理由就是故事。我发现,讲故事真的不是电影的特长,准确的说叙述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要在影院里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难度的确很大。我们都说以往的所谓国产大片不论是张艺谋、冯小刚还是陈凯歌,都在故事性上有所缺陷,不是没有故事就是故事讲的不那么高明,不那么好看好听。也许在那些大片导演看来,一部大片要是仅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那简直是小题大做,简直是浪费了才华,所以他们才不会把心思用在构造精妙的故事上,故事的线索、人物的命运、该有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总是草草几笔勾勒就完事了。这一点,我们在电视剧里看的更明白更过瘾一点,精彩的电视剧总是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说上一个抓肝挠肺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循着故事线索陷进去不能自拔。也许电影在这一点上有着先天不足。但是这不意味着电影不需要故事,恰前相反,正是因为篇幅短时间紧,它更需要高超的讲故事水平。有人说要是写一篇5000字文章很容易,要是写成500字就难了,要是再减少到50个字,那么,写出来的一定是精品。这样的比喻用到影视创作上,大约也是成立的。《投名状》讲故事肯定不是讲得最好,但是也几乎可以肯定是这几年中讲得比较耐人寻味的之一。不论是兄弟情,夫妻情,情人情,还是官场的倾轧斗争,还是反战的主题,也不论是老谋深算用心良苦的庞青云,还是虽人在江湖但是宅心仁厚的赵二虎,抑或简单清纯认死理敢做敢为的姜午阳,情节演绎,主题阐述都是淋漓尽致,可圈可点的。这一点,本来擅长细腻描绘的陈可辛有了独到之处,比起前辈来,显然要高出一筹,当然,也许是前辈们的失败让陈可辛长了见识,变得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