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观察 |
距离孟祥斌舍己救人的义举发生已经有十天了,英雄的骨灰也已经送回故里安息,浙江山东两地的军民因为祭奠孟祥斌而激荡起的情绪高潮也已经逐渐平息,人们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着,也以各种不同方式在心里默默地怀念英雄。据说军地双方高层还在酝酿组成报告团,要作为重大宣传典型向全省推广,有关英雄事迹也在进一步的挖掘搜集以及整理过程中,要让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努力。
这是应该的,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也在激励着生活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这几天,有一个想法常在我们的心头。我的一个朋友这样说,孟祥斌和另一个下水救人的武警军官蔡群颂都是舍己救人的英雄,而且据说最后将落水女子救上岸的是蔡群颂。蔡群颂也极力去营救孟祥斌,但是却因体力不支,在距离孟祥斌几米远的地方折返游回岸边,尽管这样,蔡群颂还是呛了水引发肺炎住进了医院。蔡群颂是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办公室主任,中校军衔。老蔡是金东区源东乡人,这次是回乡探亲的,也是在当时与妻子一起路过城南桥头,看到有人跳江,他不顾别人的劝阻,执意下水救人。不过老蔡救人的方式不一样,他是来到了江边,将自己的外衣脱去,只穿着内衣裤下水的。虽然他比孟祥斌要慢了一些,但是因为没有穿更多的外衣救人就更加从容一些。
对比孟祥斌和蔡群颂,我们有一些想法。
首先,他们都是英雄,见义勇为的英雄,在别人有难的时候,都敢于挺身而出,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完成了伟大的壮举。这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人崇尚金钱万能的时候,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有着社会责任感,都是万分可贵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这座城市,让孟祥斌的家乡人民那么为之动容,为之悲恸,为之感动。这也是我们要那么隆重地祭奠孟祥斌,要表彰蔡群颂的原因。我们在寻觅时代的英雄,我们在呼唤精神的力量,我们在感叹世风日下,我们在厌恶道德的沦丧,孟祥斌和蔡群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们说,两位英雄相比,之所以孟祥斌的事迹会感动那么多人的,是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瑰丽的人生,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孟祥斌让这一次绽放地那么多姿多彩,他在纵身一跃之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安危,没有丝毫的犹豫,完全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便是在市民的劝阻之下,即便是可爱的妻女在跟前,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彷徨,这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孟祥斌又是穿着便衣,没有人会要求他这样做,更没有任何的交换条件,孟祥斌完全服从于自己的意志,服从于自己的信仰。我们看惯了更多的等价不等价的交换,我们看惯了社会上更多的蝇营狗苟,我们看惯了社会更多的潜规则,我们看惯了更多的油滑刁钻虚假伪装,在我们几乎失望的时候,孟祥斌出现了,如一道电光裂长空,震撼人心,让我们重新感到温暖,重拾希望和信心。
但是,英雄毕竟离去了,撇下了娇妻稚女,撇下患病双亲,可以想见,这一家子今后的生活会遇上怎样的艰难。我们在感动的同时,我们在钦佩的同时,不能不让我们思想起这样的残酷命题:有没有既实现这样的理想,既是崇高伟大精神的感召,同时,又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让英雄壮举降低成本?这样的命题的确残酷,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多想,不敢早想,总觉得这样想问题会对英雄造成损害,是对英雄的亵渎。
一直到蔡群颂的事迹逐渐被人们认识之后,我们的思绪还开始有些理智的色彩。我们大约可以在这时候来回答上述问题,在见义勇为的伟大壮举中,也是可以双赢的,也是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好的结果的。
也许有人会质问,这样的想象对孟祥斌是不公平的,在那样的情势下,要是孟祥斌走下江堤,脱下衣服可能就失去了最佳的救人时机,可能那个落水的女子就救不会来了,当时的情况下英雄根本来不及考虑那么多。我们同意这样的假设,孟祥斌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跃江救人是伟大的,但是缺乏了仔细的准备,或者说对救人的难度缺乏应有的估量。如果是一场战争的话,孟祥斌参加了战役但是对战役的敌我双方缺乏必要的了解。我们可以说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要是下达了作战命令,即便是明知道是送死也要上,战争年代我们看多了这样精卫填海式的惊天壮举,但是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更需要的是智慧的力量。这样说,并不是否认孟祥斌的伟大,更不是抹杀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想说的是,见义勇为更需要智慧的力量。
好了,不能再说了,我已经感到自己心口在隐隐作痛,我们在用理智干预自己的情感,在用酒精在为自己的伤口消炎,那灼痛感让我们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