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 |
分类: 运动 |
“Rookie Wall”,中文直译过来就是“新秀墙”的意思,这个名词形容的是新秀进入NBA后,通常都会在一定时间里状态全无,就像眼前有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今天,从网球场回来,我突然想到了这个词,我不知道网球专业术语中有没有这样的类似的词,也不知道这样移植是不是合理合适,因为说自己是个新秀明摆着是装扮自己往自己脸上贴点什么好看的,但是我感觉到我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已经几天了,我的状态全无,而今天最为严重。以往正手强力上旋的抽击虽无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也十拿九稳,而且力量角度弧线都比较理想,正手凌厉的进攻算是我自己发挥最为稳定的技术了,我颇为自得。可是现在来看,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正手一拍不是下网就算出界,而且下网或出界毫无规律,根本不知道我是怎么挥拍击球的。旁边的几位高手也在为我把脉,他们有的说是我脚步不到位,有些凝滞,有的说我的击球点距离自己的身体太远,有极力够球的紧张感,也有说我的身体在击球瞬间没有侧身,还有说我的挥拍起始点总是慢了半拍。
众人的话说得我无所适从,我觉得他们的话都有几分道理,好像又都不全对,我的最根本的问题好像不是在这里。我茫然无措,而且令我最郁闷的是不光是正手抽击,简直是全面的崩溃,发球绵软;以往的反手削球有个六七成的把握,也有己拍好球,可现在几乎都是出界或者是过高直接送到网口被对方直接截杀;网前的截击总是迟了半步,能够沾上球,可是球就是过不去落在自己的半场;看看,网球技术还剩几项呢?要是这几项技术都是这样“菜”,你还指望打什么球,赢什么球呢?
虽然旁边高手为我诊病并且开了药方,但我不以为然,或者说都对又都不是最关键的,那么,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
对我而言,体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我历来认为要是我的体力能够上一个档次,能够轻盈敏捷一些,那么我的战斗能力会好好多,但是从这几天失常的情况看,似乎体力还不是致命的弱项,因为每次结束我都仿佛还是意犹未尽,能量还没有被完全发挥,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回到家有疲劳感。很显然,体力不构成技术水准下降的主要原因。
击球点过于晚的问题好像也不是特别关键,因为在我来说,我的击球时间还是比较固定的,我的击球点历来比较晚,不是打的上升点,步伐一般也都比较后撤,等到球在下落时在打出强烈的上旋,在我看来,打上旋球击球的时间本来就是比较晚一点。而且,这样的打法照样也能够打出一些威胁性很大的好球。
不过我隐隐感觉到问题可能就是出在击球点过晚上。我忽然想起前几日我看到一位专家的文章,说很多人在练习时,容易养成四个毛病,其中一个就是喜欢后撤一步,站在距离底线一米的地方击球,他说这其实很有害。因为网球是人推人的游戏。他近你一尺,你就得退他一米。特别是练习中,不要怕对手的回球快,回球深。你要坚决站在底线边——死抗!死抗有几个好处:第一,逼得你加快准备速度,使得整个引拍和挥拍动作更加流畅;第二,刺激你适应快节奏,主动制造告诉对抗,否则你天天都在后面拉回合天长地久也长不了球。第三,养成迎前压迫的意识。其实,你要上升期都能控稳了,真正到了比赛,你再打下降期将会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正确的是,不管对手高手与否,不能让出底线,站稳了,在线边上死抗!(见付饶的BLOGhttp://blog.tennis.com.cn/vip/furao/,未经博主同意引述,万望见谅)
专家就是专家,他的话很有道理,我把这个理论和几位高手一说,他们都很赞成。这两天我就在琢磨这个事情。说实话,我是比较喜欢站在底线后面一米的地方打下降期的球的,我的理念是只要我的球足够上旋,足够有力,还是很有威胁和战斗力的。但是专家说的要死抗底线能够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也不由我不动心,加快速度适应快节奏,养成迎前压迫的意识的确是我所缺乏的。为了提高我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必须改进自己的技术,在战术意识上也能够有所提升。这样一想,我就琢磨着要积极的迎前击球,尽量不再后撤打下降点。几天来,我也在实践着。但是,看来这样的技术和战术意识还是需要历练的,还是需要时间来磨合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自己的体力。我想迎前击球,但是引拍速度没有跟上,挥拍动作不够流畅,加上体力跟不上不能加快节奏,所以思想上想迎前,但是实际上做不到,反而打乱了原有的击球节奏和习惯动作,造成了引拍特别是挥拍动作的变形。几天来我自己感觉到挥拍动作极其不固定,抬肘过高,有时候为了加力,整个挥拍动作很僵硬,根本没有稳定性。
我想,我是有点操之过急了。要积极的迎前压迫,要加快节奏,但是,我首先要在意识上做好积极的准备,对我们这样水平的人来说,要打上升球本来就有较高的难度,要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要保证有足够的体力来适应新的节奏速度。
不管是不是新秀墙,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们还是积极努力地加以克服吧。记住一点,能够选用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种打法,关键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如果是,那就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