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帕”风灾数据背后...

(2007-09-21 10:34:06)
标签:

时事评论

分类: 观察

“韦帕”风灾数据背后...

 

今年第十三号台风韦帕在浙江温州登陆并大发淫威之后,昨天转道上海江苏北上。浙江人民送了一口气,今年的台风季大约又算扛过去了。台风是危害性巨大的自然灾害,沿海的浙江省每年都会遭遇这个恶魔,尽管浙江省每年都在花巨资修缮防范台风的各种设施,但是在台风巨大的摧毁力量面前,人们的抵御总是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每次台风所造成的损失都是触目惊心,如果有人员伤亡,那么台风肆虐的罪孽就更为深重。我在想,生活在台风袭击的区域的人们真是不幸,每年辛辛苦苦建设家园,但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日益美丽的家园,欣欣向荣的事业总是被无情的台风摧残,美好生活的希望随着台风烟消云散。我真的很为他们的遭际不平,这老天爷的确很有些偏心,厚此薄彼。

 

发完感慨,我却在关注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台风过后如何统计如何发布灾害损失的数据,这些统计数据又是如何发布让公众知晓。先来看看几条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19日晚从民政部获悉,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省(市)连日来积极应对台风“韦帕”,截至19日18时统计,上述4省份已紧急转移安置268.8万人。此外,台风“韦帕”还造成浙江省5人死亡,3人失踪。4省份倒塌房屋共9600余间,损坏房屋4.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6.2亿元。据了解,死亡和失踪原因均为强降雨引发泥石流掩埋。目前,各地抗灾救灾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记者 周娜 通讯员 谢根能)今天上午,记者从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今年第13号强台风“韦帕”给浙江温州、台州、宁波、舟山、金华、丽水、湖州、嘉兴等地带来狂风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截至9月19日20时,浙江共有760万人受灾,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6.2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7.5亿元,工业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新闻中还列举了各地具体的损失情况,限于篇幅数据略)

 

在受到台风外围影响的金华市,一些媒体也对灾害造成的损失作了报道:

 

据浙中新报报道:强台风“韦帕”过境,义乌两成水稻被吹倒,造成了约1438万元经济损失。磐安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全县平均降雨量达210毫米。河水猛涨,电力、交通、防洪堤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县20个乡镇全部受灾,倒塌房屋800多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40公顷,冲毁防洪堤9.6公里,堤防决口40处,造成112家企业停产,30多条农村公路中断,毁坏路基78公里,56公里供电线路、23公里通讯线路损坏。

 

据金华日报报道:(记者何百林)记者今天上午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获悉,刚刚过去的台风“韦帕”给我市造成了1.7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截至今天上午,除兰溪和浦江外,全市其他各县(市、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全市共有39个乡镇、共计29.51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48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5万亩,其中成灾8.3万亩,停产工矿企业115个,公路中断115条,损坏输电线路70.7千米,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84亿元。据了解,此次磐安的灾情最为严重,该县有20个乡镇15.75万人受灾,8.1万亩农田被淹,部分乡镇村停电,损坏堤防120处,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另外,我搜索了浙江日报,未见到具体的灾害损失数据,作为浙江省的第一党报,主要报道了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是如何领导全省人民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对灾害造成的损失没有具体的数据,而且也没有见到人员伤亡的报道。

 

看了上述引用的新闻报道,对比一些数字,还是很有意思,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韦帕经过的四省市总共直接经济损失是66亿,其中主要是浙江省,达到了56亿,也就是说另外三个省市的损失总共是10亿。其次,金华市的两家媒体报道相互有些不一致,浙中新报的报道说光是磐安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总2.8亿,而金华日报的报道说,磐安的直接经济损失只有1.2亿,全市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只有1.75亿(这个数据有些蹊跷,在同一篇文章里说法前后不符,前面说全市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75亿,后面又说是1.84亿,不知道哪个是准确的。)

 

其实列举这些枯燥的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台风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只是想说明,有关的数据统计存在的误差其实说明一个问题,一些官员为了某些需要,在人为的操纵数据。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线跑新闻时,也经常报道有关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几次大的洪灾,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做好新闻报道。虽然很辛苦,也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我们干得还是很舒心,觉得有干头。不过,对我们电视新闻记者来说,每次新闻报道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务,就是要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做出一个有关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汇报性专题片,这个片子不是给当地的老百姓看,而是送给有关部门参考,以便争取上级部门下拨救灾救济款。这是让人挠头的事情。当然,要是如实反映,将我们拍摄到的画面真实地加以剪辑制作成专题片,也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在于一些领导极力夸大洪灾的危害,他们希望我们做的专题片里面的镜头都是惊涛骇浪,房屋坍塌,堤岸崩裂,汪洋一片,洪水过处摧枯拉朽,一片狼藉,这就让我们很为难,其实灾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即使有几处险情,但是我们并没有拍摄到。这时候,有关部门会出主意让我们掺一些假,比如将前几年的镜头夹杂进去,或者把其他地方的镜头也换进去。说实话,做起这些事情来,我们的一些远官员是毫不含糊,也是驾轻就熟的。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每当这个时候,心底总是隐隐的不安,也有一些愧疚。尽管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这不是在欺骗老百姓,只是为了想拿到更多的救灾物资和救灾款项。

 

说回台风韦帕造成的损失。这些相互矛盾的数据或者看似严谨准确的数据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什么东西呢?对浙江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来说,早已经过了依靠国家救济度日的时代,国家救灾的物资和资金对每一次灾害来说其实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解危济困的作用。对浙江一些官员来说怎么样能够尽量地减少损失,除了事先做好各种必要的防范,做好应急准备,包括除险加固,包括人员的大转移之外,之后怎么样在数字上做点文章,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不至于太难堪,这就有大学问了。应该说我们的地方官员在这方面是越来越有长进了。什么地方该多报一点,什么地方又得隐瞒一点,都是学问。也许这方面的功夫下一点,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制约的办法。有专家早就呼吁要建立公共统计数据采集、发布、使用的科学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什么人有权统计数据,采取什么措施做到数据保真,又通过什么管道在什么时候发布,引用数据必须符合什么样的条件等等都要有法制化的,严格的科学的规范,减少因为滥采滥发滥用关键的数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避免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可乘之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