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棣
唐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633
  • 关注人气:23,6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肋般的中网

(2007-09-16 22:46:48)
标签:

体育/竞技

分类: 运动

鸡肋般的中网

 

中网的男子单打桂冠今晚有了归宿,智利火炮冈萨雷斯首次问鼎,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和首届中网男单萨芬的冠军相比虽有些成色不足,但也算是差强人意了。接下来,女单比赛的大幕已经拉开,好戏已经上演,可是女人家唱的戏结果会好看吗?会好过男子吗?

 

这个答案在看过几次比赛之后,在听了周围一些网迷们的议论后,在上网感受网民们的诟病之后,我们已经很清楚,中网不招人待见,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和上百年的美网、温网、法网相比,才几岁的中网本该青春活泼,粉嫩可爱,可是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累赘了?

 

你看,那场地上寥寥无几的观众,偌大的中央球场坐不了几个人,一看那萧条的惨样不光我伤心,我想那些运动员来了一次决计不会再来第二次;你看本来应该最具吸引力的和号召力的男子单打决赛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央视连直播都懒得做,到了午夜之后放个录像,你们爱看不看的;还有就是退赛,国内的大牌以各种理由拒绝参赛,国外的大牌就更是这样了。你说海宁刚刚拿了美网的冠军,赚了个盆满钵满,风光也有了,热闹也热闹过了,她何苦再来凑这个无趣呢?中网那点奖金还不够她买个胭脂水粉的,何况两次比赛间距这么小,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还不如上个什么风景名胜地溜达溜达呢。

 

网球是一项需要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在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经济的原因,网球运动不够普及,网球人口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举办自己的网球赛,自然要冒一些风险,也就是说我们的网球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培育,这一点,几届中网下来,人们是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我还想说几句关于电视转播的话。我不知道明年北京奥运会上参与转播网球比赛的会是哪家电视机构,要是还是央视那几个人,要是还是目前这点水准,那从电视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就输了一招。看看电视转播的机位,和美网相比,总是显得有些别扭,看着不顺眼。切换也是一样,比如说发球,本来是一个特写,画面上是发球者准备动作,抛球,挥拍,然后切换一个大景,可以看见击球瞬间和球飞行的路线以及接发球的动作,这个切换本来不是大的难度动作,可是颇见功力的是切换的时机。切换早了,发球者的细部动作看不见。切换迟了,球在空中飞行时再切换成大景,镜头就显得突兀,有些晃眼。这个时机的把握非得恰到好处不可,我想,这时候,要是切换导演有一些网球运动的实际技能,有切身的体会,那样的切换会更好一点。可惜中网中这样的切换好像有些不那么准确,不是迟了就是早了,拿捏不到最佳的点上。

 

还有就是字幕。美网的字幕画面漂亮很整洁清晰,其它几个大满贯赛事也是一样,美观大方,相对而言,中网的字幕就有些小气,比如鹰眼回放时出现的字幕框里中英文字幕挤得满满的,作者本来是想标注中英文让观众看的更明白一点,殊不知这样眼花缭乱的,反倒看不清楚,也不好看。

 

最后就是特技的运用,尽管法网的转播中运用了许多特技也引来了许多批评,但是,我个人以为这还是很有想法的创意,也是法网一贯的风格,浪漫雅致。不是说特技本身多么精致而是说既然是通过电视转播,那就是电视的二度创作,在不影响比赛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一些特技手段,丰富荧屏,让观众更直观地,更细节地,更人性化的欣赏比赛,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到既精彩紧张刺激的比赛,又能够做到张弛有道,使观众在看比赛的时候,不至于太累。也许,看体育比赛,最佳的状况应该是,累了困了,就歇会,就来点好看的好玩的,调剂一下,舒缓一下,然后再接着紧张刺激。所以我很欣赏法网美网澳网温网比赛转播中总是插入现场观众中养眼的美女镜头,回放精彩的画面,起到很好的顿挫作用。可惜,我们的中网在这方面很没有创意,电视手段发挥不到极致。

 

我们不要责怪中网的组织者,我们还是要说:中国网球市场的繁荣和成熟还需要假以时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