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有了纳达尔才变得精彩

(2007-06-11 14:04:12)
分类: 运动

世界有了纳达尔才变得精彩

 

昨晚是2007年法网压轴大戏上演的日子,本该狂欢尽情释放欢乐的时刻,我却非常郁闷。就在比赛如火如荼时,我却在井冈山至上海的K272列车上,知不道比赛进程,看不到巅峰对决的画面,那种抓耳挠腮的感觉实在难受的很。我们的旅行车曾经放着一段演艺录像,一个艺员唱了一首当年红极一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的主题歌来形容男人便秘的感觉,虽是一个搞笑噱头,可是用来形容看不到比赛时积郁的感觉也很恰当贴切。好在一位球友用短信直播比赛进程,并且适时加上一点观感,聊胜于无了。

 

不过,我所指的郁闷还不仅仅是说这个,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对决最后以费天王惨遭横扫,以1:3落败的事实,让我感觉不胜其烦,不爽的感觉要超出便秘许多。

 

今天早上回家后,看了一点相关的录像,加上看了一些文字的叙述,我坚定了这样的信念,费德勒已经拜倒在红土场,已经向纳达尔俯首称臣,不管费德勒愿不愿意,不管事后费天王怎么嘴硬,事实就是这样胜于雄辩。此前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理由为天王开拓,天王自己也可以寻出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给自己下台阶,比如胜利已然看得很淡已然无所谓,比如没有集中精力,比如韬光养晦战术迷惑等等。但是来到罗兰加洛斯,来到这样毋容置疑的决战时刻,胜负是唯一说话的份量,任何借口都无济于事。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以往我们看到了费天王的失败,我们总是安慰自己,比赛有偶然性,费德勒还是世界第一,到了今年的德国汉堡大师赛上,费德勒擒住了纳达尔,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只要费德勒想要,就是纳达尔也不能不给。但是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纳达尔笑到了最后,获得了最灿烂的笑容。

 

也许从技术上分析对我们这样的爱好者来说有些难度,但是,就红土场来说,各项指标费德勒的确都不占优,纳达尔的技战术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看纳达尔的比赛中给人这样的感觉,纳达尔可以抑制别人的发挥,别人的所长不能发挥,而自己的各项技术特长却是丝毫不打折扣,要风来风,要雨下雨。我说过,比赛其实就是控制和反控制,纳达尔在比赛中控制住了对方,所以胜在主动权在握,而费德勒输在被控制,他自己的正反手凌厉进攻—这样用来对付别人很有效的武器在纳达尔这样失去了效用。我们也不要说费德勒打得有多糟糕,确是打法相克,被扼住了咽喉,天王的雷霆手段施展不开啊。更何况经历了红土场上落败的战斗纪录,费天王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起码已经不再占有心理上的优势,即便是费天王这样身经百战考验的战神,看见网球网对面的对手,心里不能平静如水,也有些发毛,导致技术变形。一个数字很有说服力:全场17个破发点给了费天王无数次机会,可以说在胜利的边缘,费德勒就差那么半步,差了顶级攻击手段的最后一点成色,17个破发点只能抓住其中一个,这很难说是技术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也不像技术那样容易纠正。

 

2007年法网的半决赛很有点文本意义,费德勒捉对达维登科代表中生代的较量,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则是新生代的对话,决赛中中生代和新生代会师,展开华山论剑,最后新生代胜出,这让中生代很有些黯然神伤,但是这是世道发展的自然规律了。

 

在我们家,我是费德勒的拥趸者,我喜欢他的全部。我儿子则是纳达尔的粉丝,就连握拍也是学的纳豆,左手握拍,打强烈的上旋,喜欢滑步等,虽然学了一点皮毛也许连皮毛也算不上,但是痴迷纳达尔中毒很深。在我周围和我一样的中年网球爱好者,也都喜欢费德勒,希望费德勒在王座上呆着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大约没有更多的理由,毕竟费德勒出道更早一点,技战术心理更成熟一点,而且在网球场上,费天王欧洲绅士们般的优雅风度和社会责任感很强的明星正面良好的形象都会让我们着迷。也许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费德勒那会显得太寂寞一点,英雄寂寞那是一种悲哀。正是这样,才有了纳达尔,两人每一次令人期待的握手都是网坛一个亮点,一个可以引申,可以演绎,可以想象的故事。

 

题目中的“世界因为有了纳达尔才精彩”,其实应该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费德勒还是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尽管落了下风,但是依然保持了对纳达尔的强势逼迫,在纳达尔来说这就有了源源不断地催促自己不停步前行丝毫不敢懈怠的动力。而对费德勒来说,保持自己技战术心理素质全面的优势,找到破纳豆的秘诀,实施强势的追赶战略,这也就有了旺盛的上升欲望和内在动力。

 

这样的几股力量绞织在一起,引领着当今男子网坛的风向,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循环,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