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昨天,一条《何智丽访谈驳斥叶永烈称其不尊重事实蓄意挑拨》的新闻备受关注。说实话,看了新闻首先感到何智丽和叶永烈都很可怜,这个事件本身也很让人思考。
我们相信当年叶永烈采访何智丽,为她鸣冤叫屈的确是出于正义,何智丽那时候算是个弱者,在责备声四起的时候,有那么一个英雄站出来为她呼喊,怎么说也是替天行道的豪侠之举。可是,在多少年之后,叶永烈连篇累牍地续写有关何智丽的消息,更多地侧重他与何智丽的个人交往,这就与他此前为一个弱者说项开脱的行为有些不符了。他那么多的文字并没有新意,给人感觉叶老师深得何智丽本人以及她家人的信任,此番又受托,豁出去一张老脸充当月老,干起牵线保媒的事情。说心里话,第一次看到叶永烈的文字,我很为他不值,怎么说叶永烈也算是个成名已久的作家,如今自感堕落,所写的文章居然越来越像狗仔队的八卦隐私秘闻,真正的可叹可惜啊。
不过,事情的发展很有些戏剧性,这一次,叶永烈不但可惜,而且有些可怜。面对叶永烈的热捧,何智丽居然不买账,居然不讨好,叶老师被好好地奚落讥讽了一番,一张老脸贴到了冷屁股上,大大地出了一回糗。估计这一点叶永烈本人做梦也想不到。
不过,要是仔细想想,叶永烈也不冤,他这样老脸要是这样的贴法,除了冷屁股还真的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贴。
其一,“错会”关心之请,越俎代庖,代为征婚,媒婆被狠狠地揣了一脚。叶永烈在他的文章很热情,很自信地充当起何智丽代言人的角色。要是一个不明就里的人看着这条消息肯定为叶老师的古道热肠所倾倒,可是,身为长者叶永烈竟然如此不负责任,强加于人,亲手导演了一出何智丽待价而沽,择嘉木而栖,觅佳婿而嫁的闹剧。当然,这件事要是当事人何智丽不出面澄清,真相也许就会这样不明不白下去。就这一点而言,我倒是钦佩何智丽的勇气。她对采访她的记者明确说,没要叶永烈帮找男友:“我没要他帮我找男朋友,我现在的工作、生活都很顺利,不需要叶永烈先生为我操心,我也不曾有过要叶永烈为我操心的意愿。”“前几年,我的父母遇到叶永烈,就对他说要关心关心我。可是没想到在叶永烈的文章中,竟然变成我妈妈要叶永烈帮我找男朋友。”
从上述叙说可以看出,本来所谓的委托征婚,其实仅仅是何智丽父母请求叶永烈关心而已,这样平常的一句类似客套的话,竟然被叶永烈演绎成何智丽“我想有个家”,而且还有鼻子有眼地开列了择偶的标准。这就很让人钦佩叶永烈想象力之丰富,联想之美妙。
其实,说到误会,也许在叶永烈看来这本身不是什么误会,何智丽这样的一系列行为是顺理成章的,何智丽年纪大了,漂泊海外,自然需要温暖,需要稳定,需要呵护。面对与自己如此贴心贴肺,关怀备至的叶老师,托付终身大事是再自然不过的。只可惜这事叶老师的一厢情愿,何智丽根本不是如叶老师那么想的,这就难免有了热脸冷贴的尴尬。
其二,一错再错,哗众取宠。如果说第一次写出何智丽想嫁人的报道只是叶永烈误会别人的意思过分热情,有些自作多情的话,那么接二连三大写特写就是错上加错,有些矫情乐。据何智丽自己说她曾试图阻止叶永烈,“第一篇文章《我想有个家》出来后,我爸爸打电话给叶永烈,问他这样写,是否得到我的同意,还一再叮嘱‘叶老师’,下次不能这么写。”“没想到,第二篇又写出来了,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我觉得压力很大,就打电话给叶永烈,要他不要再写我的稿子,叶永烈答应了,说‘你放心’,却没有做到。《三问何智丽》稿件登出前,我要求叶永烈不要写‘让球’的内容,他还是写了。最后一篇稿子,叶永烈不顾我的强烈反对,还是执意地私自发表了。”“这4篇稿子,没有一篇让我觉得满意的。”何智丽说:“他提到我比赛时说‘哟西’的问题,还有一番解释,其实不对。我说这两个字,只是语气词,以前在国内比赛时就说,不是日本话。因为这个,大家来骂我,真让我觉得冤枉……”
说到这里,我们大约明白,叶永烈其实并不是真的关心何智丽,也不是忠于当时的信念,为弱者张目撑腰,而仅仅是满足自己多写文章,多出名,多赚点击率,多赚稿费的目的。叶永烈曾经在他自己的博客里说过,他不写无聊的八卦,不写捕风捉影的探秘,他是一个严肃的作家,认认真真地写作。如今看来,他的何智丽系列产品和狗仔队街头小报的内容也差不多。
现在很多人在谈论何智丽叶永烈这一场论战的意义,有人甚至就此话题论及2008年奥运会。在何智丽看来这仅仅是叶永烈信口雌黄,挑拨离间而已,而在叶永烈看来,回顾当年让球风波对净化体育环境,为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好处。我的观点与叶老师很有些不同。我想,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作家,首先应该尊重事实,如果他有事实能够证明何智丽说谎,他没有错,那么按照他这样耐不住寂寞,喜欢挑起话题的性格,他应该勇敢地出示所有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不是自作多情。而不要妄谈什么2008年奥运会,要是这样仅仅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为出书而出书,为赢得点击率而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不是一个江湖上成名已久的作家所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