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记录 |
距离最后一次使用BP机到底有多久了,这个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反正觉得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不过,听到国内寻呼机业务正式停业,BP机从此寿终正寝的消息,还是有些感怀,毕竟,这个小机机曾经和我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有消息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寻呼机业务鼎盛时期,全国曾经有过6546万用户,这个数字是不是最高峰值还有待考证,但是,BP机深入千家万户,人人与之发生了密切的关系,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她那是真真切切的。那时节,腰里别个BP机算是非常时髦的事情。90年代初期,我到东阳一个以纺织加工工业为特色的富裕村采访,接待我们的是村里的女书记,一个风风火火非常能干的中年妇女,她腰里就别着一个汉显的BP机。本来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过她挂BP机的方式有些特别,一般人都是别在腰间的两边,或左或右,而这位女书记却是挂在了正中央。于是这位女书记的装束就有些滑稽:上身是一件敞开怀的西装,下身是一条暗红色的时装裙子,中间吊着一个很显眼的BP机。女书记虽然打扮有些夸张,但是做事情却有板有眼,有魄力。原来一个贫穷的农村愣是在她的带领下走上致富路,而且据说是浙中地区第一个亿元村,她本人也受到了很多表彰。我想这位女书记这样显眼地挂着她的BP机,可能的确有为了方便使用的因素,但是也不排除她炫耀的成分,那时候,用上一只中文传呼机,并不亚于今天开上一辆宝马汽车。
我也是90年代初期用上这个玩意儿的。那时我刚刚加入记者行列,一天到晚在外,没有便利的通讯工具很容易耽误事。经过家里领导的特别批准,自费买了一只BP机,记得我的第一只BP机是摩托罗拉数字机,价格连入网费好像一次付了1300多元,还不包括月租。不过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机子没有振动呼叫功能,每次呼叫都会发出刺耳的BB声,这在一般场合还没有什么,当时我跑的新闻很多是时政方面的,开会跟随领导比较多,有时在寂静的会场BB声响起来,搞得我很尴尬的。所以后来我就特别注意,要是在会场,就先关机,免得骚扰别人。
后来,有了大哥大手机,BP机的功能开始降低了。不过刚刚开始使用手机的时候,很多人一般会把它当成BP机使用,听见人家打进电话,先挂掉,然后再找一个座机打回去,这样虽然略显麻烦,但是毕竟能够很快地找到不在家或者不在电话机旁边的人,而且这样也很经济,一般人也能承受。即便到今天,一些比较会过日子的人,也会这么做,手机响了看看来电显示,挂掉然后再打回去,基本还是一种传呼的功能,虽然费用比起BP机要高一些,但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承受的范围。现在的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大家都上了手机,也用得起手机,就连家里来的钟点工也配备了手机,尽管有时他们的手机也会当BP机用,但是谁也不会真正去买BP机了。
BP机已经成为历史,前后不过只有20年,这么短的时间一项新技术从兴起到高潮到滑坡到没落,让人惊讶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迅猛。同样,回头看看来时路,其实BP机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项纯物质的技术。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感受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除了家里不断升级换代的电器之外,可以说BP机是科技进步带给每个人的信息时代之初体验。这对80后来说,BP机是一种陌生的名词,难以体验的生活,但是对很多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BP机的哔哔声音,会勾起无穷无尽的遐想,这里面有传递工作信息,沟通友情、亲情、爱情,当然,也有骚扰,有一切那时候难以忘怀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