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了安得列·波切利的音乐专辑,听着听着,有点不能自持。实话实说,我不懂外文,也不太懂音乐,下载波切利的音乐也是偶然。千龙社区音乐海岸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她的精华部分往往有一些很耐人寻味的东西,平时我上那里,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满足。音乐实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精神诱惑。
还是先认识一下安德烈·波切利吧。1958年9月22日,安德烈·波切利出生于意大利图斯卡尼的农村,不知这个盛产葡萄的地方是否弱视儿童的比例较高,反正波切利就是其中一个。更倒霉的是,12岁那年,他被一只足球砸了一下,几天后便什么也看不见了。
说到波切利的声音,有两个非常传奇般的故事。一个来自帕瓦罗蒂。1992年,意大利摇滚歌星祖凯罗与U2乐队主唱博诺共同为帕瓦罗蒂谱写了一首《祷告曲》,祖凯罗招募男高音来录制该曲的部分唱段。当帕瓦罗蒂听到波切利的样带后,欣喜地表示:“这首歌就让这个美妙的声音来唱吧”。尽管这首歌最终还是由祖凯罗与帕瓦罗蒂合唱,但帕瓦罗蒂却记住了这个声音。1994年春天,波切利出现在圣雷莫音乐节上的新人歌唱比赛,拔得头筹,他的高分也刷新了40年来该项赛事的纪录。同年9月,波切利终于和帕瓦罗蒂相见,两人在后者的年度慈善义演上合唱了一曲。
另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来自天后席琳·迪昂。与波切利有过精彩合作的席琳·迪昂这样评价波切利的声音:“如果上帝会唱歌,那么他的声音应该听起来像波切利。”这里当然有惺惺相惜的溢美,但是波切利1998年的《歌剧专辑》中,一首和席琳·迪昂合唱的《祈祷者》已经成了不朽的赞歌。该曲同时被收录为华纳公司《魔剑奇兵》的片尾曲,并获得了奥斯卡与格莱美最佳电影歌曲奖的提名。
如果说帕瓦罗蒂和席琳·迪昂的赞美更多的是欣赏的话,那么,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的合作那是珠联璧合,完全是音乐灵魂的交融。一首《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将布莱曼轻盈空灵的声音、波切利朴实悲情的歌喉和伦敦交响乐团气势恢宏的伴奏完全融入一体,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不论是为世界拳王亨利·马斯克欢庆归甲田园之时,或是为戴安娜皇妃燃点风中之烛之际,这首歌响起,总能撩拨人们心中依恋悱恻、挥之不去的心绪。一时间,全世界的电台DJ们也喜欢用这首歌结束自己的节目。
我反复地听着波切利的音乐,我总在想,是什么造就了波切利。
当然是上帝。是上帝给了波切利无与伦比的嗓音,那种纯净、朴实,充满金属质感的嗓音听上去非常遥远,带有一些飘渺的感觉。据说这种感觉使他的听众,尤其是女听众着迷。这种嗓音足以征服了每一个人。从演唱的技巧上说,他成功的将歌剧唱腔融入流行歌曲中,顺畅自然、娓娓动听的演唱风格成为很多人心灵的慰籍。他的高音柔软,没有歌剧演员般的造作,没有流行歌手般的漂浮,成功地铸造出超越流行和古典的独特流派。他在实现着他的一个梦想:使歌剧拥有更多的观众。
据说波切利在演绎传统男高音中最难唱和最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时,唱法正统、自然、舒展,始终保持着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高声区的CLOSE他采用母音变圆变暗的唱法,给人的感觉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的,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很好的混合共鸣效果。其中9个高音C的演唱更是震惊了全世界。
但是,很显然,这些很专业的技巧对我们而言,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我们没有多少高深精妙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仍然觉得音乐在浸润自己,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感受到来自音乐的撞击。就我的感觉而言,我听到的波切利的音乐是有形的,有一种音乐以外的东西在打动我。“黑暗触动并唤醒想象,感官默默卸下它们的防备。”波切利用盲人特有的感触激发我们深层情感。在与莎拉·布莱曼同台演出中,睫毛的颤动,孩童般温和纯真的笑容,波切利演唱时细微的动作,每一个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些。虽然波切利看不见观众的表情,但音乐剧演员出生的布莱曼温柔地将头贴近波切利胸膛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她在向波切利传达了观众们的情绪。从这个角度说,盲人音乐家在失去一些交流手段的同时,又多了一些其他音乐家没有的东西。
音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