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视 |
一位博友指出我博客中的问题:“记得那一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至通县高速公路上拍摄新闻时,恰巧拍到了一位横穿公路的行人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撞飞,在空中翻了几个跟斗当场殒命的镜头。这样的画面在还没有普遍装置监控探头24小时不间断录像的年代,属于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撞大运,非常难得,所以这条新闻得了当年全国好新闻的一等奖。当时我们就想,还是要靠运气,要是这样的好事被我们抓到,不也是一举成名吗?”他以为这样的文字有些不合适,有些缺乏人文关怀。我告诉这位博友,我说你的感觉是对的,的确有些不合适。说得了好新闻高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那么漠然,那么兴高采烈,以至于有些幸灾乐祸。其实,当时我也斟酌过这一段文字,本来想写一点矫正的文字,但是感觉好像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话说不清楚,因为这里涉及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关系。这位博友的话,正好点了这个题,我就顺势写下去。
首先从国际新闻摄影界非常著名的一张照片说起。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因饥饿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後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拍摄者是南非“自由记者”(freelancer)凯文·卡特。就是凭着这张照片,1994年4月,凯文·卡特荣获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中的“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奖项。1993年,卡特和他的朋友——另一位自由摄影师西尔瓦到北部边界去拍摄饿殍遍野的苏丹。飞机一降落,卡特就着手拍摄那些饥民。为了能让自己从悲惨景象中放松一下,他走进了灌木丛。这时他听到一声微弱的哭泣,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正当他蹲下来拍照时,一只大鹰落在镜头里面。他在那儿等了20分钟,希望那只鹰能展开翅膀。拍完照片后,卡特赶走了大鹰。
这张照片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方面引发了人们对非洲因战争或者灾难瘟疫造成的贫困特别是非洲妇女儿童遭遇的普遍同情,引发了新一轮的救援热潮。这方面卡特的照片无疑有着特殊的贡献。另一方面,卡特本人也备受诘责: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事实上,凯文·卡特本人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愧疚和痛苦。他曾对人说:“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
照片引发的争论到底是先拍照还是先救人其实反映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什么叫职业精神?如何体现职业精神?
从卡特的职业来说,他的做法无疑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他客观地记录这一份真实,如果当时他为了救人先赶跑了兀鹰,那么就意味着这样的场景不能被记录,更多的人看不到苏丹因为战争而造成的灾难。我们或许可以说,卡特可以用另外的画面来记录灾难。但是,在兀鹰面前小女孩随时毙命这样的画面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人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的关爱之心被极大地激发了,所以,这张照片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地超出了其他的照片,用卡特自己的话说“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正是这样强烈的职业使命感,驱使他选择了留出20分钟等待兀鹰张开翅膀,选择了最后为职业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就职业而言,卡特是个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好记者。有时候,职业精神是非常残酷的,甚至在外人看来是冷漠的。
回到前面什么是职业精神的问题。在我看来,所谓的职业精神,就是不顾一切地完成自己职业所要求完成的每一项工作。这个不顾一切,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应该排除一切干扰。就职业来说,我们需要的就是结果,没有达到职业需要的目标就是失败。这里有一个为大众还是为小众的分界。职业精神就是尽可能地为绝大多数的人服务。卡特选择了为更多的非洲儿童服务,他救了再多的非洲儿童。同时,他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良心愧对那一个儿童的残酷良心折磨。最后,因为自己过不了良心折磨这一关,他只能选择自杀来求得解脱。卡特是可爱的,也是可敬的,因为他们实际上在诠释一种博爱精神,这很伟大。
回到我的博文。就交通事故本身来说,这无疑这是场悲剧,无论对被撞者来说还是肇事司机来说都一样,因为生命的消失终结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此脱帽致哀,一掬同情之泪。而就拍摄到这样的画面来说,又无疑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在没有监控录像的年代,要拍摄到这样的画面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没有现场的画面,我们只好运用模拟的画面,用事后血淋淋的画面来告诉交通参与者生命可贵,违反遵守交通法规后果有多么严重。因为有了这样来自现场第一线的,视觉冲击力强悍的画面,对所有的观众来说造成的震撼是空前的,相信所有看过这样画面的人都会终身难忘,要是驾驶员,会牢牢记住谨慎驾驶的教训,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犯违反交规的事情。
新闻采访工作有时是残酷的。有人说记者就是唯恐天下不乱,要是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故什么灾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死人死了多少人,死人越多越来劲,的确,有这样的情况,记者的情绪会随着新闻价值的高低起伏,新闻价值越高情绪越亢奋,给人感觉是缺少了一些同情心,缺少了人文的关怀。应该说,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多少有些误解,因为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是两码事。这里有一个度,有一个表现的问题。从内心来说我们的是具有同情心的,我们也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乃至表情上充分展现人文关怀。我想,这也是一个良好的职业工作者所必需的。这方面,真的是很多记者所缺乏的。
在此,再次对这位博友指出这个问题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