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面就是沙家浜!

(2006-10-06 01:50:49)
标签:

红色经典

唱段

蟹八件

大闸蟹

许晴

沙家浜

分类: 旅游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前面就是沙家浜!

 

 因为一个样板戏而出名的旅游景点,沙家浜算是头一份。这个被称为红色经典的景点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内容,特殊的灌输方式,特殊的刻录介质,沙家浜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然显得过于简单的故事,已经皲染成一抹红色影像令我们很难消退。

 

我们来了,难忘岁月的沙家浜。

 

我们是唱着一个个熟悉的唱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智斗》、《十八棵青松》、《沙家滨总有一天会解放》来的。尽管其间有几个地方卡壳有些迟疑,尽管吐词咬字依然不准,而且气息显然有些不济,但是豪情不减,思绪绵绵,得意有些忘形,声嘶加上力竭,儿子在旁边看着有些不解。

 

来到沙家浜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那个很不错的电视剧《沙家浜》,确切地说是为了我喜欢的许晴。我不愿意用美女来称呼许晴,尽管我以为她是中国最美丽的女人。我曾经看过许晴参加安徽卫视的一档节目,完全是拿嘉宾开刷,主持人是搞笑的白痴,(好像郭德刚也有掺和,为此郭德刚在我心目中减了不少分。)在这个节目中一群傻男痴女围着许晴又是唱歌,又是做了一些恶心的什么动作,而许晴明显不适应这样的气氛,整个游离于节目,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节目其实是在亵渎,好像是往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上乱涂乱画。我喜欢许晴这种在乱糟糟的情势中凸现的淡定和雅致。在我看来,许晴不适合演阿庆嫂,那是个纷乱俗世中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一般妇女,看着电视节目,我们还是很难将“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滴水不漏的阿庆嫂和冰清玉洁姿态高洁的许晴联系起来。好在陈道明不错,这样搭配起来也让许晴平衡了不少。

 

对喜欢潘炜柏、艾弗森这样的文体巨星,喜欢喝可口可乐吃肯德基,喜欢穿耐克、阿迪达斯衣服的儿子辈来说,我原本就不指望他们能明白那个岁月发生的故事,不指望他们理解我们对红色经典的难舍难分,更不指望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会喜欢会唱那些唱段。他们完全是旅游来的,我们则多少有些朝圣的感觉,最起码是为了当年曾经炽热的血。

 

好了,说了太多废话。

 

其实,到沙家浜没法不以一种旅游的心态,没法不以一种类似游戏玩耍的形式进入。因为如果我们朝圣,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是圣洁之处;如果我们是追寻红色的记忆,那么这里满眼的绿色芦苇荡加上五颜六色的游客,红色被无情地淹没了,再说,到处是收钱的手,而且这钱有时收的有点狠,有些离谱,有点不讲道理。

 

不过,过后想想,这也好理解。比起西北一些地方在村口的机耕路上横一根竹竿收买路钱的荒唐事情来,沙家浜人已经投入了不少了。再说,即使阿庆嫂在世,在30年之后她的春来茶馆收费一定是最贵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到沙家浜,那看到的情形会好好多。

 

那飘着芦花的芦苇荡,曲折的水道,憨厚的船娘,暖暖的秋阳洒在摇曳的芦苇丛中,慵懒的心情悠然而生,妻子在船上练起瑜伽,儿子在夕阳中有些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嘛,也很惬意,仰面朝天,看云卷云舒,身旁掠过长长的苇叶。尽管有些不雅,但是,偷得浮半日闲,也值。

 

我一向不屑那些美味如蟹。原因不详。上大学时,一位老教授告诉我,学中文的一定要会吃蟹,我问理由,他笑而不答,所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答案。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是:品味蟹的美味,笔下诗潮滚滚。蟹、诗、文相形相生。我不以为然,我的观点是,吃饱了脑袋不好使,俗称吃傻了,吃木讷了。所以,写好诗文,不一定非得美食沉底。再者说了,这年头,连诗都没有人愿意写,愿意读,愿意出版了,吃蟹的这一条理由不是更没有必要了?当然,更多人不是因为什么诗文而喜欢蟹,那纯粹是为了美食,我们单位里的一位已经退休的老驾驶员就非常喜好这一口,他说每次看见蟹就要流口水,吃了蟹就可以什么都不要了,蟹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

 

我还是不喜欢吃蟹,一个最傻瓜的理由就是吃蟹太麻烦。要什么蟹八件的工具,吃完了要能够拼成一个完整的蟹,我K,这算是什么讲究?不吃不是更完整吗?吃蟹的另一个讲究就是要配好酒。这里的学问更大,花销也很大。

 

不过,沙家浜的蟹到处都是,铺天盖地,阳澄湖的大闸蟹名声远播。来到沙家浜不尝尝鲜,想想也有些怨。而且儿子喜欢吃蟹,他不嫌麻烦,那就来它个一对—阳澄湖大闸蟹好像论对卖,一公一母,五花大绑,蒸好了上桌,儿子说得留个影。

 

跑了五百多公里,跨了江浙两省,这螃蟹的滋味应该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里是沙家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国庆节这一天
后一篇:这个中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