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仅从旅游的角度考虑,五一黄金周之前的四月初,无疑是上上之选。这时候,几乎每个景点人都不太多。即使赶上双休日,也只是多了些景区附近的散客。所以这次三晋之旅,没有遇到过人山人海,也没有遭受排队之苦。
如果从寻找春天,浏览美景的角度看,四月初游山西,却不是理想的选择。虽然时间已是初春,却很少可以看到春天的痕迹。飞机快降落太原武宿机场时,拍到了太原城的全景。这张照片中的那条河,差不多是我们这次山西之行见到的水最多的地方了。那片绿色也一样,一路上似乎再也没见到过这样大片的绿。
从导游的嘴里知道,山西是个缺水的省份。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源日渐减少,部分地方甚至枯竭。加上没有雨水的补给,黄河沿岸的许多地方都缺水。没有了生命之水的滋润,从晋北到晋南,从雁门关内到关外,都少了许多生动的颜色。
下飞机之后的第一站,奔赴雁门关外的大同。雁门关从古至今都是军事要地,曾经是汉族人与辽人会战的地方。大片的盐碱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一眼望去,全无长江、黄河下游的生机勃勃,只有昔日阻击辽人的古长城、烽火台依然屹立在那里,见证着当年的战争场面,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证明有生命存在迹象的,只有路两边的白杨,还有被称之为“生时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这里的白杨,并没有曾经在蒙古草原中所见到的白杨的傲然屹立。这样想来,古代皇帝对镇守这个不毛之地的官与军给予爵位世袭特权,似乎只有理解为是无奈之举了。
距离大同市区十余公里,就是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给这些文化遗产带来的更多的是伤害。建于北魏年间的云冈石窟,风化十分严重。佛像缺胳膊少腿,不复完整的五颜六色,剩下的似乎只有和黄土高原相同的颜色了。景点的边上,壮观的北魏王朝正在被人类大兴土木地还原着。在这里,你几乎感受不到春天的存在。

即便是途经的北岳恒山,能看到的依旧是荒山野岭,能看到的绿色,也多半来自于近些年才栽下的松树。久负盛名的悬空寺,被导游们背台词般地形容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建筑力学的完美体现。

到了五台山之后,终于找寻到些春天存在的痕迹。盘山公路两边,不时还可以见到尚未融化的积雪。远处的山坡上除了千篇一律的黄色之外,松树开始多了起来。只是很难发现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哪怕是在所住的五峰酒店(据说四星级)周围,看上去很美的花坛里也全是假花。倒是见识到了某位京城大员拜佛时的壮观场面,军车,警车,随从,还好没到让景区戒严的级别,我们得以有幸看到了青教、黄教教徒们的虔诚。


最后一天,游玩有“四大古城”之称的平遥古城,古城保存得十分完整。天空飘着些小雨,古城也多了些肃穆和沧桑的灰色。接下来的乔家大院,能领略到的是晋商文化的精髓所在。

最后来到了晋祠,见到了中学语文课本上所描述的参天古树。紧挨着的两棵古树,年龄相差近两千年,老少两棵树相互扶持,大树似乎无法再承受生命之重,倒向了一边。同样不算年轻的小树,为老树勇敢地支撑起头顶的那片天空。两棵古树,那么和谐地迎接着风雨的洗礼,共同经历着春夏秋冬的岁月变迁。实在让人嗟叹不已,唏虚不止。这里多少有了些春意的存在,由于有山西母亲河汾河的存在,也便有了树的存在,生命的力量也便得以释放。周边也多了些生动的绿色,还有红的花,绿的草。与雁门关外相比,这里的春天美丽了许多。


就要回南京了,想不太清楚山西之行是否会在生命旅途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感受最深的就是春天的脚步吧,所以就以朱自清《春》中的一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