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花三月,漫步扬州街头

(2009-03-30 19:30:35)
标签:

扬州

旅游

分类: 杂文随笔——我思故我在

    南京的气候,历来四季不很分明。尤其是冬与夏,界限模糊。前一周气温还在0度左右徘徊,下一周可能一下窜到零上20度。这几天也是,天气反复无常。忽冷忽热,忽风忽雨。难以适应天气的紊乱节奏,时时都有走出去的冲动。

    尽管如此,扬州之行却不在计划之内。烟花三月,是扬州踏青的最佳季节。可是我们一行数人奔赴扬州,却并非意在踏青。公务之余的短暂间隙,漫步瘦西湖畔,别有一番风情。因为不是双休,这座小城街上人不多,即便景区同样如此。此时的悠闲,倒是极符合最初的扬州印象。

    由于与南京相距较近,曾经来过几次扬州。没有认真地想过扬州,大致感觉是这座小城节奏舒缓,生活悠闲。没有苏南城市与经济发达相伴随的紧张节奏,也没有苏北城市因落后而带来的松驰感。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却不为做事而疲于奔命。

    说到扬州人的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道出了许多东西。无论多忙,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都不忘喝早茶,没有工作压力的老人们,甚至一顿早茶喝到日上三竿。这点倒是与广东人有些相象,只是夜生活就没有广东人那么丰富多彩了,“水包皮”大概就是为数不多的夜生活吧。无非就是相约好友若干,同去泡泡澡堂大池侃侃大山而已。

    让扬州出名的显然不在于此,隋炀帝为赏琼花不惜劳民伤财挖掘京杭大运河,喜欢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被扬州美景所折服并题字若干,扬州曾因盐商而成为极度繁华的商业中心。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眼烟云。这座小城的昔日繁华,大概只能从炀帝陵、御码头等景点的文字领略了。

    回到现实,能让人们耳熟能详的也就只有“扬州三把刀”了。扬州三把刀,包括厨师的菜刀、剃头匠的剃刀、修脚师傅的修脚刀。这些,却都是慢工出细活的套路。

    作为淮扬菜系的主要发源地,扬州菜讲究不温不火,精工细作,刀功严谨。厨师常常将菜刀技术挥洒得淋漓尽致,仿佛任何食材透过手中那把刀,都能化平淡为神奇。

    扬州剃刀,据说曾被乾隆皇帝称为“御赐一品刀”。乾隆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轻柔柔,绵酥酥,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如今虽难续辉煌,作为在别人脑袋周围上下翻飞的玩意,剃刀仍然要使得不疾不徐。

    至于扬州修脚刀,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扬州修脚刀加上修脚师的精湛技艺,甚至被称为鸡眼等各种脚病的克星。

    扬州三把刀,大都离不开耐心,离不开慢条斯理。眼前的这座城市,依然如此。只是眼下没有时间去一点点地领略城市节奏,领略三把刀的神奇。他日再返扬州,再行慢慢品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