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连学生时代也算的话,这是第三次在外面过春节了。我所说的外面,指的是生我养我的老家之外的地方。在这个呆了十一年的城市过春节,今年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儿子出生那年,由于怕这怕那的,也就留下来没走。那一年的春节,索然无味。很想家,也很后悔。心里念叨着,今后不会再有第二个如此失败的决定了。
可是,这次偏偏食言了。在家觉得心里很闷,一个人上街走走。并不是想看城里人如何过春节,只想感受一下这个超负荷运转了365天的城市,骤然停下来会是一番什么样子。
街上的人没有往常这么多,公交车松松散散的。家里坐好的早已经开始推杯换盏,路上奔走的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像我这样漫无目的,孤魂野鬼一样游荡于城市之间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公交车上也多是走亲访友的,提着超市包装得五彩斑斓的礼包,急匆匆地奔赴下一个嘘寒问暖的目标。
一年里忙得晕头转向,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间很少。春节是他们高效率联络感情的好日子,和同事可以姆指动动转发一下不用脑袋转圈的短信,对领导绞尽脑汁地编编可以让他们龙颜大悦的拜年话,和亲朋无论如何不能如此对付了,城里人的春节大概多半是在酒杯、麻将桌前度过的。
由于置办年货高峰已过,各大商场也不再像春节前几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逛街的心态介于买与不买之间,售货员们也不再像前几天那样用急切的眼光瞄着顾客的荷包。超市、菜场天一擦黑就关门大吉,大商场、小商店也不再闹哄哄地打着名目繁多的促销牌。走在城市的街道,只有不绝于耳的烟花爆竹声在延续着城市的喧嚣。
由于漫无目的,我还不经意间转悠了两家书店。位于闹市区的新华书店人比平日少了许多,娱乐、休闲书刊柜台前面人多一些,书店电视里学术“超女”、“超男”们的声音依旧亢奋着,只是粉丝们已经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以前挤破头的中小学复习资料柜台也是门可罗雀,为孩子学业忙得晕头转向的家长们也想清净一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在未雨绸缪。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多半也是坐在文学专柜书架之间的地板上一目十行。
走进外文书店,发现这里更像咖啡馆,安静得连翻书声都很难听见。这里买书的人应该没有卖书的人多,很难想象,平时咱们把外语看得比天还大,可是很少有人读外文的图书。听说读写已经有人编好了各式各样的复习资料,何必非得钻进原版外文书刊里体味欧美风度。只要咱说的比唱的好,考的比知道的多,就可以跨过高考、中考,甚至是幼儿园进知名小学这一道道门坎。杞人忧天了一下,如果仅从商业运作上看,外文书店绝对是个赔钱的地方。别说那些动辄成百上千的原版书刊没人买,就是那些摆在书店显眼位置的原版音乐CD也几乎没人去看。外文书店里的电梯是感应式的,节能,厕所里冷嗖嗖的没有空调,省电。
虽然不很饿,也该回去了。明年的春节,还是不要在城里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