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在当代,徐霞客能否成为旅行家?

(2007-05-08 15:29:59)
标签:

旅行

分类: 杂文随笔——我思故我在
  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生于1586年(明代),于22岁时萌发出外游历的念头。其间虽然经历家道中落与母亲辞世,然而不堕其志,终于成就一代旅行家与地理学家。联想到如今的旅行(或旅游),突然想到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徐霞客晚生400年,也就是说活在当今这个时代的话,还能否成就一代旅行家?能否写出世代相传的《徐霞客游记》?只怕当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先说说交通问题。交通设施产生的消耗与安全系数,决定了徐霞客无法完成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旅行。有人说,现代的交通工具如此发达,还会赶不上古人徒步或马车出行?的确现代多元化的交通工具,比明代方便多了也快了不少。然而由此产生的费用及安全问题,可能是徐霞客所遭遇到的头等困惑。飞机票的价格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承受,再考虑到徐霞客当时已经家道没落,坐个火车、汽车的可能还勉强承受,然而现在火车、汽车票逢年过节必定涨价的做法也让人捉摸不透。而且火车常常严重超载,车厢过道鸟都飞不过去、几乎每个座位下都躺满了人,估计徐霞客即使能坚持坐到终点,估计也没有了旅游的心情;汽车隔三差五地总要出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不知道提心吊胆地徐霞客还能否写出那么优美的文字;飞机还算安全但还是经常会听说空难什么的,一旦出点毛病那就是万劫不复,如果徐霞客再有点恐高症什么的,怕是不宜出行了。由此看来,徐霞客如果活在这个时代,还是选择步行比较现实一些。然而在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年代,只身在外谈何容易啊。人总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出门总要问个路吧,掏银子来俺领你去,称之为问路费,把你带到什么黑灯瞎火的地方还不知道呢。而且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能坚持徒步走到终点,多半也被媒体给炒作得改变了旅游的初衷。所以从交通这个因素上看,徐霞客与其游记还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再说说景点费用问题。从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看,如果徐霞客全是自费,只怕很难承受那一笔笔高额费用。因为徐霞客以旅行为生,算是职业旅行者。基本上自身是没有工资、津贴等收入的。仅靠徐霞客败落的家庭支出大概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如果再碰到旅游景点巧立名目的“涨价”,只怕早就要偃旗息鼓了。全国知名景点全线价格上调,淡季门票涨幅高达120%,旺季涨幅则更为惊人。而且徐霞客并不是工作之余才出行,基本上频繁出没于各大景区。一年算下来的门票支出多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国外很多知名景区是仅收象征性费用,甚至是不收门票的。比如美国的大峡谷、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门票每张仅10美元,16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门票6欧元,即使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在法国,不少著名景点一年四季免费,公众都可在开放时间自由进出。而在人均纯收入与欧美相去甚远的中国,公园景区的高额收费却差不多成了旅游产业化的代名词。
  关于公园该不该收取门票费用这个问题上,其实是有待商榷的。认为应该收费的理由似乎很充分,国家投资那么多建设景区,不需要收回建设成本吗?我想问的是,那些前期投入不是老百姓(或者叫纳税人)的钱财么?收回的那些门票又是收到哪里去了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么?结果是纳税人集体出钱建设公园美化景区,最后是自已进去转一圈还要花钱。而且那些由门票产生的“二次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又流入了景区管理者的腰包。岂不成了管家竟然理直气壮地向房东收房租?不过浙江等省份已经开始在尝试取消公园门票的做法,但大面积地取消景区门票收费,可能要断了不少人的财路,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这一点构成了徐霞客难以成为一代旅行家的第二点理由。
  最后,旅游景区的管理规范缺失或制度执行不力,也是徐霞客将面临的又一难题。徐霞客出生的年代因为游人甚少,是不需要专人对景区进行管理的。但是今天的旅游景区管理,却成了让人比较担忧的问题。比如很少有景区考虑当初的接待游客规划量,大部分景区都是超负荷运行的。有段时间香港迪士尼拒绝游客入内的事件,就折射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游客们对迪士尼拒绝有票游客入内的做法很不理解,表明内地旅客习惯了景区的超负荷运转;二是内地旅行社与迪士尼景区对超负荷游客的接受与否持不同观念,内地景区很少有拒绝持票游人入内的先例,因此旅行社才会有客必接、有票必卖。比如旅游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旅游公害,让一门心思想游历大好河山的徐霞客一定伤透脑筋。旅游购物如果仅仅就是一种公平交易也就算了,说不定还可以带点土特产回去孝敬老人什么的。可是青藏高原的藏红花会产在内地、千年人参会摆得满大街都是,还有同一商品价格相差成百甚至上千倍,实在让人雾里看花,吃一堑还是长不了一智,因为下一次吃的是另外一种新鲜的“堑”,长得自然也是另外一种“智”。再比如旅行社巧舌如簧的导游嘴里的各色成人段子,景区地陪编造的很多故事传说,很多还联系到了今世的各类名人。普通老百姓听听乐呵乐呵就算了,徐霞客这样心怀天下的人听了一定很不是滋味,恶心之余可能还会误导游记的写作思路。
  从以上三点看,如果生在这个旅游产业化的年代,徐霞客的旅行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他的游记即使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记录,多半也是无法传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