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青春物语——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
我七四年生,属虎。那时我们村还没有幼儿园,早读了一年小学,后来又阴差阳错多读了一年高中,所以,大学时同班同学大多也是七四年出生。
小时在家散漫惯了,上学后也收不了心,多亏了“高四”那年,让我勉强走上了正道。
后来,我一直挺用功的,直到现在。
以五毛钱学费开始的小学
五毛钱当时是什么概念,我说不太好。可是还依稀记得,妈妈曾说过鸡蛋二分钱一个,那么,五毛钱大概可以买二十几个鸡蛋吧。
直到现在,我还能很清楚地回忆起小学时候所谓的教室。那会根本没有什么玻璃窗,教室是用泥土砌的,除了门之外,四周几乎是全封闭的。冬天倒挺好,保暖。课桌也是用泥砌起来的,板凳只有自己从家里带。可是各家的板凳高矮不一,有时候实在不行,就只好下面再垫几块砖头什么的。
因为我太顽皮,妈妈不放心,所以让我和姐姐一起读的小学。可是第一堂课,在家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就被吓哭了。那个凶巴巴的语文老师让姐姐起来回答问题,好象她是回答得不怎么样,被老师用教鞭就那么轻描淡写地比划了一下。姐姐倒没怎么样,我却不行了,哇地一声之后,撒腿就往教室外面跑。怎么也不愿意再回去上课,据说后来也是被妈妈好说歹说,最后都用上了鞋底才劝回去的。
尽管我很努力地去想,可是小学的事好象真的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只记得三年级以前,那位数学老师对我挺好的。四年级以后,转到外村的小学,数学老师也换了位凶的,小学数学成绩每况愈下也就纯属正常了。小学升初中倒是考得还不错,脑袋好使,没办法。都说勤能补拙,我看这人聪明嘛,多少也能偷点懒。
到初一分班时,才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原来是尖子班。
圈圈:莲子的诱惑
初一那年,我得了个说雅不雅,说俗也不算太俗的绰号——“圈圈”。
同班有一位和我同村,从小一起“摸爬滚打”长大的同学。初一上代数课,讲到既不是自然数,又没有正负之分的“零”时,他在下边嘀咕了声“圈圈”。都是小孩子嘛,可能还是更容易感性一些,黑板上的“零”又画得这么圆。我当时鬼使神差地也跟着他嘀咕了一声,天知道就那么稍微高零点零一度的一小声,“圈圈”的绰号就再也甩不掉了。被那个长得挺漂亮,对学生挺凶,据说当时已嫁却未育的女代数老师,叫到全班同学面前亮相不说,下课后外班的同学见到我也都“圈圈”“圈圈”得叫上了。好没面子。“圈圈”的“美称”就这样陪我过了初中几年。
然而,还有比“圈圈”这个绰号让我更没面子的事。初中时的学校,在我们村和相邻的村子之间。学校那个有无数缺口的围墙外,有一个池塘。池塘里面有鱼虾但不很多,还有荷花。池塘虽小了点,现在想来却颇有几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特别是夏天,对于我们这帮不玩泥巴还没几天的孩子来说,充满着异样的,简直无法抗拒的诱惑。暑假正是满池荷花的季节,那时农村也没有限制假期补课什么的,素质教育那还是N年以后才有的事。老师抽暑假时间给我们补课,顺便赚点购买化肥农药的钱。在本该中午休息的时间里,池塘就成了我们的乐园。那时的我们,可不管是不是会破坏意境什么的,虽知道荷花好看,可是荷花下面的莲子却更有诱惑力。还有一种被我们称为“鸡头子”的水生的东西,入嘴甘冽无比,实乃人间美味。那时的池塘还属于公家的吧,没人承包,池塘里的东西大多是野生的,也没人管。所以中午时分,老师睡午觉去了,我们从围墙的每一个缺口爬出,齐奔同一个方向——充满无限诱惑的池塘。然而莲子、“鸡头子”们虽好吃,却不是唾手可得,不是有这么一句话,路边的枣子一定是酸的。好吃的东西当然需要付出努力才行,其他事情应该也是这个道理,不过那时我只理解到了这个高度。
池塘的水不深,但有淤泥。沼泽知道吧,看着一马平川,其实危机四伏。摘莲子可不象顺手摘邻家的桃子、苹果这么容易,有时甚至比上树掏鸟窝都要难。需要集体的智慧,那时的我们就知道了一个好汉三个帮,或者众志成城这个道理。于是,一只小手紧拉着另外一只小手,攥紧了,出汗也要攥紧了,别人的小命可掌握在你的小手里呢。冲在危机最前线的通常是我,摘到莲子的时候往往还不能第一个一饱口福,因为腾不出手来啊,向后传,别只顾流口水。到累得精疲力尽时,方可以开始论功行赏。
不过百密一疏,还有一句,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猴子手拉手捞月亮也有失手的时候,首先遭殃的当然是我。好在咱没有金钢钻不揽磁器活,小时练就的水性派上了用场。落水后不要挣扎,干脆平躺在水面,拨拉着水,慢慢悠悠地足以自救。可是身上的衣服是没法换了,睡午觉的那点时间可不够回家的。怎么办,这么去上下午的课吧。可是,你以为你躲在教室最后一排老师就发现不了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圈圈”同学,虽然全体吃到莲子的同学都很同情你,可是爱莫能助。就在全班同学面前罚站吧,耷拉着脑袋,好好反思。天知道那时我有没有真的反思过,即使反思可能也是在后悔,刚才为什么不趁着落水再往前游那么一点点,干脆把莲子们都一网打尽了呢。
下篇预告:“高四部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