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种族冲突:源于宗教偏见,起于经济危机

(2012-09-03 06:01:32)
标签:

杂谈

有人说,印度独立后,只有一少部分精力放在了发展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种族冲突上。

对印度来说,种族冲突是一种常态,从刚独立时期令人震惊的种族大屠杀,到2002年的古吉拉特骚乱,一直如缕不绝,直到最近10年才有所缓和。

今年前两个月,我在印度旅行的时候,也有不止一个印度人向我表示,比起十年前,印度的种族冲突已经进入了缓和期,接下来暂时不会激化。

他们的理由是如下几点:

1,社会精英的成熟。

今年是2002年古吉拉特邦骚乱十周年。

十年前,一辆满载从阿约迪亚(古称阿谕陀,印度大神罗摩的诞生地)回来的朝圣者的火车,经过古吉拉特邦一座小城时,朝圣者与火车站的穆斯林小贩发生了冲突,导致当地人焚毁了一节车厢,造成了58个印度教徒死亡。这次事件导致了整个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的冲突,并最终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其中穆斯林占了四分之三。

十年后,印度各地、特别是发生冲突的古吉拉特邦,新闻上都在纪念那一次骚乱的牺牲者。人们(特别是社会精英)回首时发现,当时人们的狂热显得那么愚蠢,并开始认真反思当年的行动。许多报纸上都开辟系列专题来讨论事件的成因,纪念那些在冲突中向异教的邻居伸出援手的人们。

按照规律,一次大的冲突过后,人们往往都会反思并进入一个稳定时期。

2,普通人好过了。

随着印度的经济的发展,印度人的日子总体上是在提高的,当生存机会增多的时候不容易出乱子。

他们认为,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暂时发生种族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我回国没几个月,印度就爆发了十年内最严重的种族冲突,让人们的预言都落了空,不得不说有些始料未及。

 


但事后总结起来,这次种族冲突仍然有端倪可循。或许它的原因还是下面几条:

1,种族和宗教之间的冲突仍在积累。善良的人们总愿意看到好的一面,但总会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冒出来。

实际上,在印度旅行时,我已经能感觉到印度社会的种族冲突压力并没有完全释放。比如,在卡朱拉霍,一位小伙子告诉我,商业机会都被善于经商的穆斯林占据了,穆斯林居住在靠近旅游景点的新村,日子也更好过,而印度教徒居住在远离景点的老村,接受的教育、居住的环境都要差一些,从言语中带着对穆斯林的不满。

而在从绝色妹儿(Jaisalmer)回德里的火车上,几位刚刚进行完军训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们恨巴基斯坦,对穆斯林充满了不屑,想把他们杀了。

至于前几次种族冲突的源头——位于阿约迪亚的巴布里清真寺遗址,更是层层布防以免出事。巴布里清真寺就是传说中大神罗摩诞生的地点,后来,在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开国皇帝巴布尔时期,在这个地点建立了巴布里清真寺。印度建国后,这里一直是冲突的焦点,直到199212月,狂热的印度教徒纷纷用最原始的工具将其拆毁。直到现在,这个遗址仍然由荷枪实弹的士兵重重布防,所有参观者要将除了衣服之外的所有物品(包括腰带)寄存,才准入内,即便入内,也是在铁丝网组成的封闭回廊里来来回回绕行,回廊外就是一群群的士兵。

这一切表明,两个群体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融合,他们之间仍然矛盾重重,并有激化的可能。

2,印度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低,大部分印度青少年都保持了与父母同样的信仰、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宗教和种族偏见很容易在代际传承。

特别在乡村,人们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由于接触不到外界新事物,更容易产生偏见。

3,虽然近20年印度经济高速发展,但到了现在,印度经济恰好到了一个岔路口。

近两年,随着1992年经济改革潜力释放完毕,印度进入了一个通胀增高、增长减速的时期,而执政党魄力不够,下一步的改革没跟上,使得未来几年印度经济的发展也值得忧虑。前几天印度还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停电,显示出电力短缺和经济效率低下的特征。

当经济失速的时候,是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的时候。在印度还有三亿的赤贫人口,对于通胀的容忍点更低,也容易出现事故。

实际上,这次新的冲突除了信仰原因之外,最初的导火索可能是不同族群间争夺经济资源而造成的。

4,印度手机和无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方便,一地发生恐慌之后会迅速通过手机和无线互联网扩散出去。

在面对新技术的冲击上,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个适应过程。由于印度固定互联网并不发达,人们没有经过固定互联网的教育就一下子跃进到了无线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四处乱窜的信息所俘获。

5,冲突在阿萨姆邦发生又有着它的特殊性:阿萨姆邦的波多族居住区域本来就有独立倾向,与外来的穆斯林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一旦冲突起来,信奉印度教的波多族又很容易把宗教情怀扩散到其余印度教徒身上,形成反穆斯林的情绪。与此同时,穆斯林也很容易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教徒们的支持。

这五条因素加起来,使得这次新的种族冲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过,虽然印度种族冲突已经起来,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还会更激化,我们却不用担心它会造成国家的分裂,或者长期的不稳定。实际上,印度政治的特殊结构能够将其化解掉,这是值得其他特别注重维稳的国家学习的地方。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1,印度的宪制虽然有无数的缺陷,却由于实行联邦制,将整个领土用一种比较弹性的方式来统一。

各邦社会的差别很大,甚至各邦的官方语言都没有刻意统一,各邦的议会和政府也各司其职,使得印度社会冲突有很好的隔离性。比如,2002年的种族冲突在古吉拉特邦轰轰烈烈,但出了古吉拉特,其他的邦却显得很平静,也就是说,冲突被局部化了。

这次的骚乱主要发生在阿萨姆,并有可能扩散到整个东北印,但在印度的其他地区可能暂时性引起一定的恐慌,但远没有到失控的份上。

2,根据以往的经验,冲突中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暴露出来的人心的黑暗面,会令各方感到害怕并开始反思,因此,冲突之后往往是进入一个缓和时期。

不管是1940-1950年代的种族冲突,还是1980年代的印度教-锡克教冲突,还是1990-2000年代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冲突,暴烈之后都进入缓和。

3,民主国家虽然也面临通信革命带来的信息传播失控问题,但制度本身的弹性使得它们大都能度过这个阶段。当人们习惯了手机带来的便捷传播之后,会逐渐成熟并辨别出谣言和事实的。反而是政府强行压制和禁止的做法,由于无法让人们接受足够的训练,并扭曲人们的接受观念,反而更容易形成一种刚性制度,从而造成更加巨大的不稳定。


 

我认为,由于偏见仍然存在、经济仍不富裕,印度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在未来还可能会发生,在未来几十年内都无法完全消融,但印度的政治制度使得这种冲突无法对印度政体造成根本性的冲击,未来,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在于印度政府能不能坚持改革、尽量平滑地消除贸易壁垒、建立现代工业,形成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消除人们的生存压力、改善受教育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根除印度的种族冲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