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香巴拉-流水账-1
(2010-03-13 18:24:18)
标签:
杂谈 |
1.
这是我呆在北京的最后一晚。
3月14日晚9点半,我将出现在从北京西到拉萨的火车出发上。预计3月16日下午五点左右到达拉萨。
自行车已经提前做了托运。行李很多,药品、食品、徒步装备、自行车装备、帐篷、睡袋等等。将一个65升的背包、两个自行车驮包、一个轻便小背包全都塞满,我曾经犯愁坐车时如何提得动。
然而今天下午,沈兄先是决定送我上车,之后谷重庆也在网上告诉我,如果需要,他负责送我去。看来,并非没有人关心我的行程,至少在离别这座水泥的城市时让我不至于太孤单。
2.
和我同去的人已经确定。分别是上海的王和广东肇庆的林。王于3月14日从上海出发,预计3月16日晚上七点到达拉萨。林于3月15日从广州出发,预计3月17日晚上七点到达。
我们三人在2006年曾经一起骑过阿里南线,当时同行的还有一个余。
也许是对于当年的回味,以及对于藏北神秘的喜爱让他们决定和我同行。王骑行速度快,林则是修车高手。
三个人骑行的好处是互相分担行李的重量,坏处则是木桶原理,也就是说,速度必须和最慢的人相一致。
针对于我们三人来说,我的弱点在于缺乏锻炼,王的弱点在于他的车老是坏,而林的弱点在于没有去过藏北,对于那儿的情况不够熟悉。
但我相信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当周围恶劣的环境要求三个人必须步调一致的时候,就一定可以一致。
3.
我们将在拉萨可能呆一段时间适应性锻炼,并采购食品、整理装备。按照每人每天750克计算,约共需140公斤食品。我想,大部分会是从冲赛康市场购买的压缩干粮,我喜欢冠生园产的,质量最高,也最好吃。除了压缩干粮,还会有奶粉、风干肉、巧克力。奶粉我喜欢伊利的,只是因为性价比高,在那样的环境中是不能考虑有没有三聚氰胺的。
我们的身体也趁机可以锻炼一下,估计出发后最初几天会很苦。
另外,康盛创想的李兄让我去拜访一位身在高原的站长,也安排在这段时间。
4.
线路两条,一条自行车,一条徒步。
由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路线暂时不公布。但肯定是前人未走过的最顶级线路,另外,其中一条有很深的历史韵味,当墨脱公路修通,人们对那儿产生了疲惫之后,也许会转向这条历史味儿更足、也更加艰险、山口更高的线路的。
至于自行车那条,可能除了少数几个人(国内个位数)之外,其余的人连追随的勇气都不会有。
但一切还都归于不确定性,我不能承诺什么。
5.
如果问我为什么去?
我想,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西藏还有两条吸引我的路线没有走,心里面总是疙瘩。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总有一种冲动让我想把西藏之行诉诸于文字。
之前尝试过两个题目《莫问回程》,一篇约略类似于《在路上》的作品,或者《告别香巴拉》,一篇将历史、现实串在一起的作品,这方面我有历史、实地的优势。
但因为文笔、眼界、人脉的原因,这两部作品还都在搁置,没有令我满意的稿子。而这次出去,可以让我更加熟悉那儿,把最后藏北一块补上。
经过两年的积累,也许我对于作品的架构会更有所思考,也更接近于成熟,但到什么时候成熟,我仍然无法做出保证。
也许,头脑中发酵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变成美酒,那么,首先要采摘足够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