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吴钢的《〈易经〉释梦》 上

(2009-10-11 02:37:35)
标签:

文化

这是近两年前的旧文。建龙尝在书店翻书,无意之中看到了这本“孤愤之书”。
作者以戏谑的口吻将易经重新解释了一遍,让它变成了一本古代最早的小说。这本小说中,商纣王和妲己成为了好人,周文王成为了昏聩不堪的老乌龟,而姜子牙变为得志的小人,最大的反派被授予了周公。
然而作者的意图绝不只是把易经解释成一本咸湿小说,而是要挖掘出三千年中国的根子,这个根子滋养了后来的儒家文化,以及几千年的政治循环史。按照作者的说法,当中国政治从商朝的一个稳态跃迁入周代的另一个稳态时,时至今日,仍然没有跳出其窠臼,仍然在循环中挣扎。
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根子就在周公。
原书由于作者的有意而为之,显得极为难懂。可惜我两年前的文章也写得很含糊,现在翻出来看时,感到的只是惭愧。但作为当时建龙认识的一种记录,如果不放在博客,也许下次就找不到了。
旧文如下:

《易经》是一部历史书?

读者在翻开此书之前一定会把这本书当成是根据《易经》和弗洛伊德理论来解释梦境的书籍。如果真的是这样,这本书就和其他的书籍一样没有多少价值了,因为这样的书籍已经多如牛毛。

但实际上,这本独树一帜的书和如何解释梦境毫无关系。虽然作者也熟悉大多数人怎么看待《易经》,人们把《易》当成是一本算卦的书;虽然作者也熟悉弗洛伊德、卡尔·容格的理论;但作者却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把整本的《易经》又做了另外的诠释。在作者看来,《易经》实际上是一部历史,一部被隐藏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没有被篡改过的历史!

当然率先提出《易经》是历史的并非作者本人,在前言之中,他已经提到,古史派早已经把易经看作了一部史书,至少认为《易经》记载了部分的史实。但这只是幌子,作者实际上是借用了古史派的部分观点作幌子,以便在书籍的正文中开始自己的创造。他几乎把整本的《易经》按照考古学、训诂学、混沌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作了另外的解释,亦庄亦谐,却言之确有其词。于是,本被当作巫卜书籍的《易经》成了一个黑话连篇、备受压抑的商代遗民写出来的武王伐纣和周公辅政的历史。当然,这历史也并非如同我们早已熟知的历史,而是在集权政治焚书背后所透露出来的幽暗之光,通过这束光,我们或许(只是或许)能够得到些许的真相。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作者的方法,也可以让读者看到作者的趣味。同时也被认为是《易经》原作者的趣味。

在谈到周武王娶邑姜的时候,根据当时女性的命名规则来分析此女应当是姓姜氏邑(当时人的姓氏是不一样的),姓姜证明了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同时也是羌人,也就是野人。而邑氏则暗示她有商朝(大邑商)人的血统,实际上是武王的母亲等人用来迷惑武王的手段,让武王吃了大亏:以为是个大户,实际是个野人。

那么周武王娶到的这个女人到底怎么样呢?《易经》里用了一段黑话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在《易经·归妹卦·上六爻》上记载:“女承筐无实,士[左圭右立刀,读kui,后面用圭代替]羊无血,无攸利。”按照易经黑话给予解释,就是女人高举着空篮子,装成里面有丰厚的礼物,但实际上,到了晚上男人“用刀刺羊”的时候,却没有见红,可见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了。

另外,作者还从《易经·咸卦》的六条爻辞里看出了通奸的全过程。先是“咸其拇(拇指)”,后来慢慢地“咸其腓(小腿肚)”,“咸其股(大腿)”,“咸其[月每](脊背)”,最后“咸其辅颊舌(脸和舌头)”,逐渐递进。可见,《易经》是一个黑话连篇但充满了真实性的书籍。

作者就通过整本的《易经》寻找出了一个连贯而非常吸引人的,既有王朝交替又有儿女情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商末周初,内容是商纣王(帝辛)的真相,武王伐纣的真相、妲己的真相、周公的真相,令读者大吃一惊。

作者利用他对于考据的熟悉,尽情地在古人的史料中耍弄着,不仅仅是《易经》,还大量引用了《尚书》和《诗经》之中的文字,以及甲骨文和金文的史料,只要能够用来说明作者的观点,并且有利于作者整理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资料,都被他迅速挖掘了出来,这样的工作量不可谓不大。要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把整本的《易经》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并翻译过来,同时加上了众多的佐证,更加难的是必须让他自己的说法言之成理。

但他的说法是否是真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