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建龙
建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2
  • 关注人气:4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值得关注的几点

(2008-05-18 17:23:3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一家之言

政府所表现的开放姿态让人感到欣喜。并非说做得非常好,而是说,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国内民间救援的活跃。很多人都自费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工作,国外的ngo组织也突破了重重阻力参与其中,这在此前是没有过的。这些人的参与又无形中扩大了信息的透明度,促进政府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处理事态。

 

政府对于国外救援组织从最初的拒绝到后来的有限接纳,虽然不完全,但的确是一种进步。

 

卫星救灾方面,和国外的合作机制已经初见成效。

 

人们同情心的增加。今天上街卖报纸募捐,一块钱的报纸,一位小伙子眉头不皱掏出一百元交给了我。整个情况来看,踊跃程度的确令人感动。再联想到此前人们踊跃献血捐款的举动,应当说,媒体在这方面扮演了一个良性的形象,促使人们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这是中国富裕和和平的表现之一。

 

日本政府反映迅速,提供了卫星图片,并派出了救援队。可以认为这是中日回暖的标志之一。

 

紫坪铺水坝引来了大面积的质疑声音。各地疯狂建设水坝将进入一个反思阶段。三峡大坝的争论可能再起。怒江建坝可能中止,至少难度更大。

 

另外值得反思的还有:建筑的抗震标准,汶川的标准是抗7度,北京的标准是抗8度,而这次地震的烈度却可能在10度以上。反应速度问题。为什么开始不接纳国外救援组织?如何更加完善救灾体系。

 

平心而论,我并不认为地震预测有特别值得批评的地方,毕竟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不批评并不代表不需要反思和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