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网发文介绍左权“活着的阿炳”,说错民歌品种

(2012-11-18 09:42:54)
标签:

杂谈

第一,没有“小花调”,应该是“开花调”

第二,盲艺人演唱的,不都是“开花调”

第三,盲人使用的不是“拐杖”,都是直的“导盲杖”


下面是有问题的原文:

“活着的阿炳”:左权盲人宣传队行走太行73年

  •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11月17日10:1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吕梦琦

  新华网太原11月17日电(记者吕梦琦)“桃花你这红来,杏花呀你这白,爬山过岭找你来,啊格呀呀呆……”

  太行山下,常年弥漫着浓郁的黄土气息,也常年弥漫着左权盲人宣传队“小花调”的唱腔。11个盲人歌者背着铺盖,拄着拐杖,每日穿行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走,一路唱。他们走村串巷,以最传统的方式传唱着古老的左权民歌。

  左权民歌历史悠久,发展至今有“万首民歌千出戏”之称,其特有的“小花调”唱腔优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盲人宣传队成立于1938年,最初从事抗日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因此得名。至今,二者已经结下了73年的情缘。

  每年盲人宣传队要为村民们演出200多场,左权200多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村都能演到。他们演唱的曲子都是以“小花调”唱腔改编而成,总共有60多首,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的传承。他们因此被誉为“活着的阿炳”,是一群带着黄土圪垯味的艺术家。

   “梁柱柱那个花开,撑起一间间房,下辈子好歹睁开眼,把这恩报偿;太行山那个开花,走也走不到头,下辈子好歹睁开眼,看看这圪梁梁。”在左权县殷家庄, 盲人歌者们以一曲《上辈子,下辈子》拉开演出的序幕,歌声优美凄凉,唱腔纯正浑厚,赢得人们的喝彩,也触动很多人流下眼泪。

  在当地,能够如此纯正演唱“小花调”的人已不多见,这使这些盲人歌者显得更加重要,也使得二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著名音乐理论家田青说:“从他们唱的第一声起,久未被震撼而忽然被打动,在我们民间还有这样的歌声,我们的爷爷奶奶曾经传过的歌,在我们城市里听不到了,但在偏远的农村它仍然在一代代传唱,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祖先声音的根脉。”

  这种感动源于歌者的心,也源于他们的身世。盲人宣传队的队员大都孤身一人,没有成家,有的甚至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相同的命运和爱好让他们聚在一起,成就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成就了一种对歌唱的执着。

  43岁的队长刘洪权说:“盲宣队已经传了好几代,每一代,每一句歌词,我们都是用心在唱,我们希望以此慰藉自己,也希望把最纯正的左权民歌传递到民间。”

  因为孤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左权盲人宣传队都穿行在大大小小的村庄之间;因为孤独,他们每个人都敞开胸怀,将所有的情感融进歌声里。他们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搭着同伴的肩膀排成一列,由一条导盲犬引路前行,走到哪里,唱到哪里,白天演出,晚上住宿在村民家里。

   对于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来讲,这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因此,盲人宣传队每次来村里演出,村里人都会像赶集一样,早早为他们摆好桌椅板 凳,为他们沏茶递水。“特别是农闲的时候,都盼着他们来,不舍得他们走,听他们唱,跟他们学,像过年一样热闹。”殷家庄村民王引籽说。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权盲人宣传队的人数在减少。最多时,盲人宣传队有30多人,分好几个小队演出,现在减少到只有11人。

  为此,当地政府努力改善盲人宣传队的生活状况,给他们修建了宽敞明亮的住房,让他们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再为老无所养而担忧,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地盲人歌者加入盲人宣传队,将纯正的左权民歌传承下去。

  如今,这群盲人艺术家已经走出了太行山,走向了全国,并代表山西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一举夺得比赛的最高奖,而左权民歌“小花调”也随着他们的演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